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時間:2016-06-04 04:01:03來源:大公網

南極有個睇得食得“植物園”

  圖:極端氣候下的南極溫室/受訪者供圖

  “黃瓜、韮菜、蘿蔔菜、西紅柿……可吃,可觀賞……”作為一名駐站科考隊員,中國南極長城站站長徐寧每隔幾天就要在微信朋友圈曬蔬菜,兩根黃瓜就可以成為一天最大的幸福源泉。飛機舷窗材料做的“玻璃”、無土栽培、潮汐灌溉……在南極長城站溫室,科考隊員們在滿足營養與口福的同時,更是大飽眼福。國家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楊少軍表示,在那個白茫茫的世界有那樣一塊綠色的地方,對科考隊員們來說不僅是新鮮蔬菜的供給,更是一座“植物園”,看?也開心。/大公報記者 夏 微

  在離南極萬里的國家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崇明(上海)基地內,有一座36平方米的小型溫室,正是在這不起眼的小房子裏,農業技術人員遠程指導位於南極的科考隊員們種菜:從採光調溫,到人工授粉,再到植物健康監測與收穫……

  楊少軍介紹,這間全透明封閉溫室與南極溫室同比例建造,為的就是讓科考隊能夠“複製”專家的栽培技術實現自給自足。在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以及崇明的三個溫室內均裝有攝像頭,科考隊員與專家可以通過攝像頭在相距1.6萬公里的兩地實現遠程實時交流。而南極的兩個溫室站內還另外裝有圖像採集攝像頭,科考隊員可以定期把採集到的圖像及電腦數據傳回崇明溫室,供專家診斷蔬菜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其他國家的科考隊在極地雖也設有溫室,但僅是純靠人工光源補給。“我們的溫室是全透明,可以給植物供給自然光的溫室。”這一切,均有賴於一種叫做PMMA的中控塑料板,“這個溫室所採用的‘玻璃’與飛機舷窗是同一種,不僅可以很好地抗壓抗風,透光率更是高達90%以上,而且保溫性能極佳,可以很好地適應極地的極端氣候條件。”

  每20天收穫蔬菜36公斤

  “當然,在極夜狀態下,南極的溫室還是會靠LED燈光給予植物光合作用。”楊少軍說,但當南極處於極晝狀態,溫室完全可以利用自然光使蔬菜生長,“自然光的光譜更為全面,對植物生長來講更有利,無論根系還是莖葉都會長得更快更健康,關鍵是充分利用自然光還能進一步減少能源消耗,對極地的環境保護也更為有利。”

  楊少軍還介紹,南極溫室採用無土栽培,所有的蔬菜都是種在岩棉上,配以當下最先進的潮汐灌溉技術,基本每20天就可以收穫一次,每次收穫的蔬菜量大約有36公斤,足夠18名科考隊員食用。

  如今,長城站溫室已運行一年多,經過專家的遠程指導,科考隊員們從最初基礎綠葉菜,到如今黃瓜、小番茄、韮菜、蘿蔔菜等都可以成功種植,“這個溫室對他們來說不僅是菜園,也是可以放鬆身心的很有觀賞性的‘植物園’。”

  據悉,隨?技術的成熟,未來黃金瓜、白扁豆等崇明特色農產品也有望飛往南極,豐富科考隊員們的餐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