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專家之言\愛情或事業 選擇比努力重要\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 趙安安

時間:2019-06-24 03:12:12來源:大公報

  圖:職業追求是選擇

  「曉芸!」聽到呼喚,曉芸回過頭,映入眼簾的是佑其,那個印象中高帥斯文的男孩依舊如昔,多久沒見了?舊情人碰面的場景竟意外和諧,可話題不過是纏繞着近況,偶爾談及未來,絕口不提過去。

  兩人初見鍾情的美好畫面,曉芸至今還能想起一些,都說愛如潮水,可當時愛得轟轟烈烈,終究抵不過太平洋的潮水,海洋隔開思念,此端和彼岸的兩顆心漸行漸遠,這段戀情隨着曉芸出國留學畫下句點。

  「你願不願意給我們再相愛一次的機會?」「三年過去了,再見到你,我依然感到心動。」在一次相約之後,佑其凝視着她的雙眼,深情款款地說着。原以為只是舊情人的短暫會晤,卻再度牽起兩人的情絲。「26歲的自己,再為愛情勇敢一次。」她想,於是他們再度靠近,渴望相知相惜。

不悔當初,愛情非趨避損失

  可這次沒有太平洋潮水的攪局,卻仍是被現實的因素給擊敗,在一線城市做設計工作的她與在六線城市擔任公務員的他,缺乏時間相處加上家長催婚壓力,復合一個月後,他們望着對方流淚話別。

  「錯過他,很難再遇到這麼好的男人了!」這一刻曉芸也替自己感到惋惜,若往後真的再也遇不到這樣的對象,我的餘生會有多寂寞?人生若只如初見,該有多好!

  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翻轉經濟學以人是理性為前提的說法,提出「趨避損失」的概念,這是一種不理性思維,得到的快樂興奮會遠遠低於失去的傷心痛苦。

  失去一百元和得到一百塊的感受是不能等同的,雖然都是相同的金額,但人的不理性會導致我們害怕損失。我們面臨損失時會感到難過,即使這個損失可能會帶來更多倍的快樂,但那些快樂和眼前失去的痛苦相比可以說是一文不值。

  羅伯特.佛洛斯特《未行之路》有言:「我將於它處重提此事/嘆息不悟/時間流逝/光陰似電/曾有一林分出兩路/我選了少人走的路途/而這造就一切改變。」

  在處處選擇的人生裏,人們經常無數遍地問自己:「那條當初沒選擇的路是否會比較好?」這是人們的共病,也是人類的不理性。當人在權衡的時候,若是只看到失去的那一塊,那麼無論如何選擇,都會執著於放棄的部分。

  假設曉芸選擇了愛情而放棄了一線城市的工作,她的煩惱可能就會變成:「我為了婚姻放棄了設計工作,會不會一輩子就要在一個六線城市裏過活,永遠活不成心裏嚮往的新時代職業女性?」

接納自己,選擇不再是兩難

  承認不理性的自己是首要之務,承認這樣不理性的思考,使你糾結鬱悶,接着是覺察不理性的想法,當你心裏冒出「這會不會是錯誤的選擇?做了這個決定之後,我會不會後悔?」的想法時,你要有個覺察是:「我掉入了一個不理性的狀態,人的本能是趨避損失的,所以我總是在看自己失去什麼,如此將會阻礙我們往前走。」當你覺察到這點之後,也毋須責怪自己的不理性,重點是能夠發現它的存在,不被它牽着走,然後做出理性的選擇。

  一個人成功的未來是由許多因素組合而成,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信念是不是朝着那個目標走去?所謂理性的選擇其實和你自身的信念息息相關,心理學中的「自我實現預言」,意味着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未來,很大部分決定於他如何相信自己有什麼樣的未來。

  如果你的信念是負面的,即便你有再好的環境資源和運氣,無形中都會有個拉力扯住你的後腿,使你不易達到終點。反之,若你的信念是屬於正向的,那麼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你會比一般人更加容易達到目標。

  因此,筆者建議曉芸,與其惋惜自己錯過的選擇、擔憂未來的終身幸福,不如重設正向信念,好好地相信自己,你的信念可以更加地寬廣,除了相信自己會找到更好的對象之外,也要相信即使一個人也能夠可以過得很快樂!透過實際行動一步一步地朝着目標走去,比如參加聯誼擴大交友圈,做些讓自己愉悅滿足的事,充實學習自我成長,你要的幸福將在不遠處等候。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