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焦慮情緒VS焦慮症\劉錦玲

時間:2018-11-26 11:05:44來源:大公報

  今期和大家談論一下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焦慮失調)的狀況。很多人可能會有以下的疑問:有焦慮的情緒是否等於有焦慮症呢?據專家表示,焦慮的情緒和焦慮症是不一樣的。

  我們每一個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裏都會經歷過焦慮的情緒,但一般的焦慮情緒持續的時間比焦慮症來得短。在面對生老病死、經濟困難、失去工作、業績業務,家庭、朋友之間或情侶間的關係破裂,交通意外,又或學生面臨學業上的考試測驗、成績等,我們都難免會產生焦慮;但焦慮持續的時間若過長或影響範圍過大的話,便有可能有焦慮症的狀況。

  據研究報告顯示,受到焦慮症影響的人不單是成年人,孩童也有機會出現嚴重的焦慮情況,特別是學年開始時或考試測驗期間,也是他們症狀可能惡化的時間,而女性的發生率一般比男性高,約為男性的兩倍。專家稱,分辨是否有焦慮症,主要看當事人是否有明顯的焦慮感和恐懼感之類的狀態。而焦慮症當中會有兩種情緒出現:

  (1)焦慮─當事人對未來或將會發生的事件擔心;

  (2)恐懼─當事人對於當前的事件或環境所產生的身體及情緒反應。

  曾聽過有些個案表示,他們的焦慮情況常令他們未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或去某些地方,例如:簡單的交電費、電話費或去公園等日常事務或休憩地方。另有些個案稱,其焦慮症狀令他們逃避去上課、返工、工作面試,甚至出外購物等等。本來有焦慮的情緒本身並不是壞事,焦慮的感覺可以推動我們用心去完成某些事務或工作,而焦慮也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危機時提高警覺以避免危險,但過多的焦慮卻會引致過高的警戒狀態及過強的身體和情緒反應,如心律突然無故加速、呼吸困難、口乾舌燥、頭暈、頭痛、大量出汗、嘔吐、顫抖、胃部不適,以及恐懼或害怕等。若是輕微的焦慮,症狀很快便平服下來,但若以上的症狀持續超過數星期甚至數月的話,或有可能是焦慮失調的情況,建議當事人盡快尋求專業人士的診斷及治療。

  根據臨床心理專家指出,焦慮症其實可以有不同的種類,目前臨床研究發現有以下七種,包括: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廣場恐懼症(Agoraphobia)、創傷後遺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驚恐症(Panic Attack)、恐懼症(Phobia)、慮病症(又稱疑病性神經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強迫症或強迫性障礙(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又稱「沉溺」)。下期續談。

  作者簡介:劉錦玲曾參與影視演出及擔任綜藝節目主持人。近年在美國三藩市州立大學畢業,主修社會學及副修心理輔導。曾在防止自殺熱線、危機熱線等擔任輔導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