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乳癌治療更趨人性化

時間:2018-10-15 03:16:44來源:大公報

  圖:外科專科醫生英偉亮(右)與乳腺科專科護士方雅儀

  每年的十月都是國際乳癌關注月,世界各地均有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以提高公眾對乳癌的關注。在香港,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最常見的癌症,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統計,乳癌佔2015年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26.1%,合共有3900宗,情況有上升的趨勢;而每十六名香港女性就會有一人在其一生中患上乳癌。

  外科專科醫生英偉亮從事乳腺外科專科多年,是業內知名的資深醫生。今次就聯同乳腺科專科護士方雅儀姑娘,一起談談治病之道以及團隊式醫療的優勢。/陳柏齊

  「今時今日,乳癌已經變得好treatable,意思即是很容易醫治。」外科專科醫生英偉亮指出,現今醫治乳癌的效果顯著,初期患者的痊愈率高達八成以上;即使癌細胞擴散而無法根治,仍然可以把病情控制得十分理想,存活率以年來計算。

  傳統上,乳癌病手術是由一般的外科醫生操刀,但時至今日,醫學界已發展到有經過特殊培訓的「乳腺外科醫生」這一門更具針對性的外科專業細分。乳腺外科醫生的優勢在於,他們對乳癌病有更透徹的認識,操作上能夠將手術做得更精巧,減少切除腫瘤周邊組織,使整個乳房保存的機率提高。

  即使不幸必須將整個乳房切除,他們亦同時具備外科整形技術,即時為病人進行乳房重建手術。英醫生表示,手術的精髓在於,在不影響治療效果之餘,將手術對病人的創傷減至最低。「不只是保留乳房,而且在保留之餘疤痕要靚;腋下淋巴腺無需要就不清除,將手腫機會減至接近零,保留日後的活動能力。」

  手術趨勢:大減副作用

  「我經常對病人說,醫好並不是問題,我的目標是要醫好之餘,將手術的影響降至最低最低。」英醫生認為,在救活病人性命之餘,中間還有更多的責任要肩負。

  不幸確診患上乳癌,除非身體狀況不允許,否則第一步必定是進行外科手術。而乳腺外科手術近二十年的進展,比起其他器官的手術要快得多。談及近年乳癌病手術的轉變,英醫生形容現今手術的新趨勢,必定是將手術範圍愈做愈小。「務求在不影響治療效果之餘,以最小的手術範圍,將對病人術後的影響減至最低。三四十年前需要把整個乳房及肌肉切除,但現在即使不能保留乳房,肌肉已不需要被切除;最低限度可以保留病人術後肩膊的活動性。」

  手術新趨勢又有另一大進展。與以往不同,新趨勢下未必每個乳癌病人都需要進行全乳切除手術,即是把病人的整個乳房,連同包括乳頭及皮膚等切除;病人很多時都可以選擇局部切除,即只需將乳房內的腫瘤及周邊組織清除,令乳房得以保留。繼而衍生出一系列以前乳癌手術不會做的部分,例如外科整形、如非必要並不會把病人腋下淋巴腺切除等。

  新的手術方向務求降低外科手術帶來的副作用,將對病人身體功能、外形,以至心理上的影響降到最低。方雅儀姑娘從事乳腺科專科護士多年,她憶述當年進行舊式手術病人的苦況:「舊式手術要將所有組織割去,病人不單止沒有了整個乳房,康復後出現乳腺淋巴水腫,手臂腫得像大腿般粗,肩膀不能活動,連將手舉起都不能!」

  與病人商量尊重其意願

  英醫生指,是否全乳切除並不影響患者的長遠死亡率。2013年就有醫學文獻綜合數十年國際研究數據,最終並無證據證明選擇保留乳房、四十歲以下、早期乳癌患者,長遠死亡率會比全乳切除高。香港醫療強調尊重病人意願,而整體治療成效的提升,正正給予病人彈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類型。

  英偉亮醫生分享令他深刻的個案:一名年輕病人明明情況許可,但她選擇拒絕保留乳房,原因是不想接受為期五星期的電療,她認為外觀並不是一個考慮,只想盡快重投工作和生活。反之,亦有病人願意承受風險,選擇保留乳房,全因即將要舉行婚禮。

  英醫生表示,治療乳癌病比起其他病症更要了解病人的需要和期望,醫生與病人之間要有協商,共同達至在治療和外觀上最理想的效果。

  要令乳癌病治療成效高而創傷小,英醫生強調這是整個醫療團隊的功勞。早在手術之前,英醫生就會與他的團隊因應病人情況,制訂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團隊涉及各個專科的醫生。他指出,早期乳癌病腫瘤細小,近半病人並無任何表徵;這時就需要X光醫生將腫瘤定位,乳腺外科醫生方可進行手術。而手術之所以能夠「愈做愈小」,就是依靠病理科醫生做即場的冰凍切片化驗。

  外科手術是治療的第一步,而手術過後,腫瘤科醫生的角色亦相當重要。腫瘤科醫生會因應情況,在最短時間內為病人進行化療、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等,務求將復發機率降至最低。英醫生指,團隊式醫療的優勢,就是與各個專科的醫生緊密合作及直接溝通;「做完手術第一次覆診,腫瘤科醫生已經在我旁邊提供意見,手術進展、切除程度,大家講清講楚,省卻浪費時間的書信來往」。團隊式醫療可以令病人在傷口愈合的一刻,立即進入下一階段的治療。英醫生坦言,公共醫院一定不能做到如此迅速。

  團隊合作成效高創傷小

  英醫生又認為,傳統醫療制度有如流水作業,病人在工廠式的生產線下,缺乏人性方面的照顧。「治病不止是見醫生、抽針、做手術、打針、食藥這般簡單;對於病人心靈上的照顧、家人的支援,細微至義乳的佩戴、化療期間的護理,都需要提供關注。這正正就是團隊式醫療中,專科護士的角色」。專科護士可以理順整個治療過程中各個環節,包括安排檢查的先後次序、預約不同醫生。方姑娘分享指出:「病人很多時都不會直接向醫生提出問題,反而寧願私下致電給我,表達種種的憂慮。」

  她又憶述遇過的一位八十歲老婆婆,全乳切除後希望再做乳房矯形手術。家人當然反對,認為都到了這個年紀,不值得再為外形冒險捱刀子。婆婆與她單獨傾談後方透露堅持的原因:「如果不做矯形,泉下的丈夫不認得,我就對他不起了。」這時方姑娘的角色就是要向婆婆家人解釋原因,因為她相信,寧願讓婆婆選擇冒險,都勝過令她懷着擔心再活十年。方姑娘始終相信,醫治病人,是包括身、心、靈各部分;如果只能醫好身體,未能治愈病人的心靈,其實治療並不算是成功。

  訪談接近尾聲,問到行醫多年至今,對乳癌病的看法。英醫生絲毫沒有把病看輕,依然覺得乳癌病是一個極嚴重的疾病。但他相信,只要結合醫療團隊的優勢,把各個環節做好,包括外科手術、腫瘤科輔助治療,再加上專科護士的全方位照顧,就可以將乳癌病在生命中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病愈後,自會有更大的力氣,去做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