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陽光校園巡禮/天水圍香島中學 「非遺」學術周 趣學中華文化

時間:2023-03-17 04:24:42來源:大公报

  天水圍香島中學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傳承愛國傳統,以「心繫家國」為教育核心精神。學校剛於2023年2月中旬舉行以「心動.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中文學術周,中文學會與20多位中文及文學科學生,化身校園小記者及小作家記下活動點滴,抒寫心中濃情。

  一連五天,同學透過不同的活動,累積了不少蓋印,可到「得償所願」攤位換取獎品。獎品除文具外,還有琵琶配小鳥的書籤,以及其他中國古畫風的獎品,有同學受訪時表示,自己參加了中文學術周的所有活動,從中喚起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藉此更深入認識中華文化。也有同學表示,在活動上感到同學之間的凝聚力,希望學校可以多舉辦這些活動。\輔導老師:吳小群 石沛力 黃珮雯 陳芷芬

  周一 影片欣賞:「上海面人趙」

  認識麵塑 民間手藝魅力

  校園小記者 陳斯漫 柯展翔 文舒儀 陳婉瑩

  二月十三日午間,「中文學術周」首天活動──「中華傳統捏麵人」影片觀賞於學校演講室舉行。影片內容關於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捏麵人」,描述了「麵人」由「麵」到「人」的詳細製作過程、「捏麵人」的傳承,以及如今「捏麵人」手藝傳承人的故事,並展示了許多精緻作品。學校希望藉此活動讓同學認識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現其獨特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力和增加民族自豪感。

  當天活動反應熱烈,座無虛席。陳副校長對活動感到十分滿意,並希望有機會學習製作麵塑。中四級韋同學認為可以從中了解中國文化及開闊眼界。有學生認為,雖然中學生也許無法深入學習實踐此類傳統藝術,但是可以由傳承故事中學習中華文化內涵以及素養。中五級陳同學則非常欣賞這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另有同學表示,活動讓她對傳統藝術品的美有深刻的感受,知道製作麵塑的流程。亦有同學說,很高興能在學校裏學到課堂以外的知識,希望有更多同類型的活動。還有同學坦言一向對中華文化感興趣,通過活動進一步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表示有興趣去學做麵塑!

  註:「上海面人趙」是上海市傳統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二 象棋對弈對對碰

  切磋棋藝 決戰智力毅力

  校園小記者 陳易聰 顏樂兒 王棋鈞 黃天恒 盧政言 陳嘉琪 吳俊毅 柯展翔 黃仁杰 吳智浩

  「象棋對弈對對碰」在中文學術周的第二天拉開帷幕,參賽的同學們在午飯後齊集地下小花園,以班際形式對決互相切磋棋藝,場面十分熱鬧。比賽另設有師生對決,抽籤後的幸運兒可與「棋藝高手」圖書館黃館長來場巔峰對決,如此緊張刺激的比賽吸引了眾多師生入場觀戰。

  場內學生代表為班級榮譽而戰,既培養同學獨立思考能力,更可棋會友,拓展人際關係。如黃館長稱,「中國象棋是四藝之一,是中國獨有的國粹,更可訓練靈活思考。」對戰過程是智力與毅力的較量,必須全神貫注思考着每一步,以免墮進對方的陷阱,如中五級柯同學聯想到的星羅棋布、丟卒保車等成語的由來。因棋盤上千變萬化,「一着不慎,滿盤皆輸」,參賽的同學有的托下巴沉思下一步,有的眉毛輕揚臉泛笑意,也許古人下棋的表情也如是。中五級吳同學則說:「棋如人生,本妙相全」,若沒有日積月累的踏實本手,何來妙手。

  師生挑戰賽增進師生交流,分享取勝關鍵,與黃館長切磋成了眾多同學躍躍欲試的環節。師生對弈彷彿古代先生教弟子一樣,既輕鬆快樂又認真。賽後黃館長亦分享「象棋最重要是觀察,不能急」,似乎也是解難的應有態度。中五黃同學亦表示,象棋所聯繫的並不只是楚河漢界,兵來將擋,也是交鋒間牢固的鎖扣,是你往我來間的切磋間逐漸深厚的友誼,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瑰寶的傳承。

  象棋對弈比賽結合了學與樂,豐富了同學的校園生活。易副校長表示,中文周活動讓學生不僅是在書本中學習,也能在課外時間邊玩邊學。同時希望學校增設象棋聯課活動,讓熱愛象棋的學生發揮所長。陳副校長表示象棋比賽十分熱鬧,但是發現男學生佔了大多數,有機會或可舉辦一些專屬女生的棋藝比賽。

  周三 即席揮毫慶新春 賀年揮春書法比賽

  揮筆灑墨 感受漢字之美

  校園小記者 陳斯漫 招思羽 梁子柔 柯展翔 殷 瑜 馮堯正 魏僖賢 黃天恒 林澤豪 楊心穎 劉雅彤

  文化是一個獨立大國的根本,文字是流傳千古的載體,書法便是最好的詮釋。即使社會走向現代化,傳統國粹也永不過時,世代傳承。比賽於午膳時間假學校小禮堂舉行。同學們踴躍參與,紛紛表示這是難得的文化體驗,現場座無虛席,大會提供紙、筆、墨等書法用具及隸書、楷書、行書等字體的字帖供學生參考臨摹,學生需於限時內任選「出入平安」、「心想事成」、「學業進步」、「萬事勝意」、「龍馬精神」其一完成。參賽者認真揮筆灑墨,再精心挑選參賽作品。過去幾年因為疫情減少活動,同學們比以往更投入、享受活動。陳副校長表示是次活動非常成功,希望少用毛筆的年輕人不會忘記這中華傳統文化瑰寶。負責活動的吳老師希望學生透過活動親身體驗和感受新年氣氛,把這份親手寫上的祝福送給至愛親朋,延續文化傳統。

  中四陳同學表示,比賽讓她進一步認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希望毛筆書法能夠繼續傳承下去。另一位中四同學則表示很高興可以大展身手,同時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對非遺的認知。中五級的禤同學和甄同學則認為可以感受到毛筆書法的趣味,希望未來有機會欣賞書法藝術示範。中五林同學表示一點一鈎都需要仔細掌握力道,才能寫出墨字的深邃。中五楊同學則聯想到每一個人都在一撇一捺中書寫自己的人生;中五劉同學也認為書法與做人一樣,用心才有收穫,活動也讓她想去了解更多中國文化,讓他們意識到中華文字底蘊的深厚,文字的美。

  是日更有《大公報》的記者前來指導採訪工作及交流。校園小記者爭取機會發問,了解到成為一名記者要有新聞觸覺,還要時刻了解社會發展。而採訪前更需要了解活動的背景和訪問對象,提問時要將核心帶出,再從回答中找出深層意義。

  周四 空中傳情 音樂播放

  聽古典民樂 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校園小記者 陳炘桐 溫珮喬 王智康 柯展翔 雷皓天

  二月十六日午間,全校播放中國古典音樂,「隔空」傳達音樂所帶出的情感。廣播播放古典民樂,學生主持介紹歌曲背景資料等環節,讓同學們了解及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的優美和風格。

  首先播放的是一系列耳熟能詳與春節有關的樂曲──《春節序曲》、《步步高》、《金蛇狂舞》,目的是讓同學從音樂角度認識及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負責導賞的同學介紹這些音樂都表現了歡騰氣氛、濃郁的中國特色和表達家庭團聚、吉祥如意的美好祝願。接着播放了幾首古典與現代結合的樂曲,包括《送別》、《泉州南音》、《回家》。當中令同學最深刻的是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由蘇軾創作的詞,配上曲調,把仕途失意的感慨和對已失散多年弟弟的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也體會到古人如何運用精簡的文字抒發情感。中五級雷同學則從此曲反思文化的傳承與改變,鄧麗君的柔婉聲線彷彿繚繞耳伴。播放期間,許多同學靜心聆聽,感受傳統音樂中的感情。

  學校中文科希望通過是次活動,讓同學們以聽音樂的方式領略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藉此營造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及推動文化安全的教育。

  周五 傳統遊藝 攤位遊戲

  投壺足毽 一嘗古人娛樂

  校園小記者 潘嘉兒 葉媗桐 招思羽 陳嘉懿 柯展翔 余心賢 姚慧琳 黃芷君

  二月十七日是中文學術周的最後一天,當天午間地下小花園設有以「傳統遊藝」為題的三大攤位。當天參與者眾,午飯後的校園充滿歡聲笑語,同學們把繁重的學業暫放一旁,樂也融融。

  首先是「怡情養心──香包茶包」攤位,同學需回答有關花茶和花的功效的問題才可換領禮品,如艾草、薰衣草此類常被古人使用的植物。同學們通過遊戲明白了香包及茶包的功用,亦認識到不同種類植物的藥效,例如玫塊花有鎮靜之效、茉莉花可消炎解毒等,由香包了解古代佩戴香囊的習慣。有同學表示從花草就可感受中國的非遺文化的魅力。

  然後是「投其所好──投壺」。投壺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消遣小遊戲,看似容易實際操作難,由於瓶口的特殊設計,要五根箭投進至少一個壺,考驗的不僅是技術,還有運氣,高難度的遊戲增加了其挑戰性及趣味性。有一位特別喜歡玩此遊戲的同學說體驗到了當時古人的樂趣,此遊戲秘訣在於拋箭力度,其次是運氣,更多的是要喜歡玩,就算失敗了也有想成功的心情。同學玩得不亦樂乎,投壺時功架十足。

  還有「踢出我天地──足毽大挑戰」。踢毽是古代軍中遊戲「蹴踘」演變而來,已有逾千年歷史,今天在我們的校園煥發青春。吳校長更親身下場,他提到這遊戲勾起了他小時候的回憶,小小的足毽便是他兒時最大的娛樂。有同學表示:「踢毽被這麼多人圍觀,有些緊張。」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