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專題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時間:2023-03-15 04:24:32來源:大公报

  圖:(左)中國對絲綢之路文物的保護有傑出的成就。圖為甘肅武威市出土的銅奔馬。(中)大熊貓香香深受日本民眾喜愛,為增進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作出了獨特貢獻。(右)邕劇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但其承傳面對不少挑戰。

  資料A 整理自2022年6月報章資料

  6月11日是中國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是「文物保護:時代共進,人民共享」。遺產日的前後,各地組織開展6300餘項線上線下活動,宣傳展示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文物工作取得重大成就,近年先後完成兩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了石窟寺、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等萬餘項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推進了8800多項考古發掘項目,每年舉辦三萬餘次陳列展覽。除了國內推廣外,中國更有向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在2022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臉書等社交媒體平台上陸續發布了《甘肅的記憶──非遺短視頻展播》、《中國西藏扎西德勒》、《根與魂──中國.寧夏非遺短視頻展播》等內容,用視頻和圖片生動地向埃及民眾介紹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受到廣大埃及市民歡迎。

  資料B 整理自2023年2月報章資料

  5歲的大熊貓香香旅居於日本上野動物園,在2023年2月21日歸還中國。日本園方表示儘管很不捨得,但希望香香返回中國後盡快適應環境,找到好伴侶並繁殖下一代。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大家十分關注大熊貓香香,牠是中日雙方開展大熊貓保護研究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促進兩國友好交流的可愛使者。2017年香香出生以來,在兩國社會各界的關愛呵護下,健康茁壯成長,一直深受日本民眾喜愛,香香與其他旅居日本的大熊貓家族一起,為增進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作出了獨特貢獻。

  資料C 整理自《百度百科:邕劇》

  邕劇流傳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省和越南、柬埔寨等國。它起源於湖南,屬皮簧聲腔系統,因為活動中心在古邕州一帶,且用邕州(南寧的古稱)官話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之定名為邕劇。它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可惜承傳面對不少挑戰。首先,邕劇發展空間狹小。現時表演場地不多,主要在新會書院進行,但其年代久遠,整個空間包括綵排、演出和觀眾席都較為狹小,邕劇發展受到一定限制。其次市場不景氣。在高消費社會環境中,邕劇演出市場較小,每周雖都有邕劇在新會書院上演,但次數有限,藝人待遇一般,因此招徒困難。第三是傳播平台小。邕劇雖已被編入廣西高中美術鑒賞課,但卻因宣傳力度小,導致市民關注度低,缺少年輕新觀眾。由以上三點可見,傳統民間藝術逐漸被邊緣化,邕劇傳承和發展困難重重。

  (a)根據資料A和B,說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珍貴瀕危動物如何有助提升中國軟實力。 (4分)

  展示中國美好文化方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珍貴瀕危動物有助向外國展示中華獨特文化,有利提升中國軟實力。根據資料A,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在2022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臉書等社交媒體平台上陸續發布了《甘肅的記憶──非遺短視頻展播》、《中國西藏扎西德勒》、《根與魂──中國.寧夏非遺短視頻展播》等內容,用視頻和圖片生動地向埃及市民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根據資料B,大熊貓香香自2017年出生以來,在中日社會各界的關愛呵護下,健康茁壯成長,一直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香香與其他旅居日本的大熊貓家族一起,為增進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作出了獨特貢獻。由此可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珍貴瀕危動物有利展示中國美好的一面,向外展示中華獨特文化,提升中國軟實力。

  建立正面形象方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珍貴瀕危動物有助建立正面形象,有助鞏固和加強中國的文化底蘊,提升中國軟實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珍貴瀕危動物有利建立正面國家形象,鞏固和加強中國文化底蘊,提升中國軟實力

  (b)根據資料C,指出及說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面對的三項挑戰。

  (6分)

  表演場地方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場地不足及狹小。如資料C中指出邕劇發展空間狹小,表演場地不多,現時主要在新會書院進行,可惜年代久遠,整個空間包括綵排、演出和觀眾席都較為狹小。因此,在有限空間中,邕劇發展也受到制限。由此可見,場地欠佳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面對的挑戰。

  發展市場方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不理想。如資料C中指出邕劇市場不景氣。在現今高消費社會環境中,邕劇演出的市場較小,每周雖都有邕劇在新會書院上演,但次數有限,藝人待遇一般,因此出現待遇相對較低。最終結果是待遇太低,導致招徒困難。由此可見,市場欠佳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面對的挑戰。

  觀眾來源方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不足,難吸引新觀眾支持及傳承。如資料C中指出邕劇傳播平台小,現在雖已被編入廣西高中美術鑒賞課,但卻由於宣傳力度小,導致市民大眾關注度低,缺乏年輕一代新觀眾。由此可見,觀眾不足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面對的挑戰。

  (c)假如你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你會如何建議國家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參考所提供的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6分)

  假如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會建議國家下列措施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教育方面,國家通過教育讓下一代加強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可在教育層面加強推廣,如學校正規課程及課外活動,如資料A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向學生介紹各種非遺項目和箇中精髓,培養青少年對非遺項目的興趣和加強保護意識。一些青年更可學習相關藝術文化。政府更可舉辦非遺項目傳承者培訓計劃、興建非遺項目體驗中心等,邀請非遺項目傳承者擔任導師,讓青少年有機會深造相關藝術文化,得以傳承下去。由此可見,國家可通過教育讓下一代加強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進一步傳承下去。

  科技方面,國家可利用現代高新科技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政府可運用數碼技術和工具,記錄和保存非遺項目,避免它們因環境變遷而被市民大眾淡忘,最終失傳。政府更可在舉辦展覽活動時,利用虛擬實境(VR)、擴增實景(AR)等科技,以動態、立體方式呈現中國傳統戲曲、舞蹈、雜技等範疇的非遺項目,並加入與觀眾互動的環節,提升觀賞興趣。由此可見,政府可利用各種數碼技術和工具,拓寬非遺項目展示方式,吸引年輕一代認識、進而投身傳承下去。

  資助方面,國家可津貼資助傳承者和相關項目,有利推動傳承。國家可提供財政支援,吸納非遺傳承者傳承文化,如為非遺傳承者提供現金津貼,保障他們日常生活,讓他們可專心進行相關文化傳承。中國政府更可考慮推行非遺資助計劃,或提供場地租金優惠等,支持傳統劇目等非遺項目傳承者舉辦推廣活動,吸引年輕一代加入傳承工作。由此可見,政府可運用資助形式吸引年輕一代加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列。

  陳志華老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