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專題分析/外賣平台的興起與挑戰

時間:2021-11-24 04:26:15來源:大公报

  資料A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飲食外賣平台漸趨盛行。根據2020年政府統計處的調查所得,香港智能手機滲透率達92.1%。人人一機在手,帶動了外賣平台的發展。另外,電子支付技術成熟,使網上消費和交易更方便及快捷。市民毋須親自到餐廳付款。尤其在疫情下各地實施嚴格的封鎖和社交限制措施,外賣平台節省了市民購買食材、自己烹調的時間,在疫情期間大行其道。

  資料取材自2020年的新聞報道和統計處調查報告

  外賣員無醫療保障福利

  資料B  

  外賣員的勞工權益亦一直備受關注。平台以自僱形式招聘外賣員,讓他們可以彈性選擇上班時間,但收入要視乎接單量,亦沒有醫療保障等福利。一般的意外保險賠償額最低為46萬元,但現時外賣員收到的意外保險賠償額最高為36萬元。早前有外賣員涉不滿被扣減服務費,一度發起罷工。此外,現時外賣平台並不受有關處理食品的牌照制度規管,食物質素及安全問題亦難以監管。據消委會2017年調查,外賣平台衍生環保問題,包括食物過度包裝、使用過多食物盒及膠碗等。

  資料取材自2019和2021年的新聞報道

(a)有何因素促使外賣平台近期在香港興起?(8分)

  資訊科技普及是促使外賣平台近期在香港興起的因素之一。由於外賣平台必須依賴互聯網來聯繫餐廳和顧客,擁有智能手機是使用外賣平台的先決條件。資料A所示,香港智能手機滲透率達92.1%。人人一機在手,帶動了外賣平台的發展。此外,網上付款技術讓外賣平台省卻了收銀、找贖的麻煩,受講求便捷的香港人歡迎。根據資料A,電子支付技術成熟,使網上消費和交易更方便及快捷。無現金、毋須親自到餐廳的用膳模式成為外賣平台的優勢。因此,智能手機、電子支付等資訊科技普及是促使外賣平台近期在香港興起的其中一個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是促使外賣平台近期在香港興起的另一因素。在疫情下,香港政府限制食肆的開放時間和顧客人數以控制病毒傳播,部分公司也採取在家工作。市民更多時會在家用餐,增加了外賣平台的需求。正如資料A所述,疫情下的封鎖和社交限制措施讓外賣平台大行其道。市民減少外出用膳,外賣平台能作為在家中下廚外的另一選擇。故此,新冠肺炎疫情是促使外賣平台近期在香港興起的另一個因素。

  最後,生活模式也是促使外賣平台近期在香港興起的因素。香港以生活節奏明快著名,很多家庭在工作和上學時間外均沒有空閒時間下廚,而外賣平台則正正解決了這些「無飯」家庭的煩惱。資料A指出外賣平台節省了市民購買食材、自己烹調的時間。外賣平台能讓用戶足不出戶地享受各地美食,更加省卻了換裝出門的煩惱。習慣外出用膳的市民在疫情期間更是依賴外賣平台覓食。可見,生活模式也是促使外賣平台近期在香港興起的其中一個因素。

(b)外賣平台為香港政府帶來哪些挑戰?(8分)

  在勞工權益方面,香港政府須面對如何保障外賣員利益的挑戰。正如資料B提及,平台以自僱形式招聘外賣員。自僱形式雖使外賣員能彈性上班,但收入不穩定,亦沒有醫療保障。一般的意外保險賠償額最低為46萬元,但現時外賣員收到的意外保險賠償額最高為36萬元。近日更因為有外賣平台公司涉無理減少訂單報酬,以致該公司旗下的部分外賣員罷工兩天。為免外賣員的權益受到剝削,政府需要採取措施去保障外賣員的勞工權益。故此,在勞工權益方面,香港政府須面對如何保障外賣員利益的挑戰。

  食品過度包裝不利環保

  在食物安全方面,香港政府須面對如何監管送達食物質素的挑戰。從資料B顯示,現時外賣平台並不受有關處理食品的牌照制度規管,食物質素及安全問題亦難以監管。運送外賣食物需時,若食物長時間保留在室溫,將容易滋生細菌,導致肚瀉、嘔吐等症狀。可是,現時法例並未能與時並進地有效監管這些新興平台。食物變質的話,責任只能歸咎到食肆上。可見,政府有必要盡快更新現有的食品牌照制度,以監管外賣平台的食物安全,讓食肆和顧客也受到保障。因此,在食物安全方面,香港政府須面對如何監管送達食物質素的挑戰。

  在環境方面,香港政府須面對如何減少外賣過度包裝的問題。資料B指出,外賣平台衍生的環保問題包括食物過度包裝、使用過多食物盒及膠碗等。隨着環保署推廣的外賣走「塑」計劃,部分市民會攜帶自己的餐盒盛載食物。但是,外賣平台下單的方式不能自攜餐盒。相反,為保持食物狀態,部分餐廳更會為外賣平台的食物額外以保鮮紙包裹或紙皮分隔食物,變相製造更多廢物,無助減廢目標。為保護香港環境,政府須規管外賣平台食物的包裝數量,以最少包裝為目標,以減低棄置包裝的數量。所以,在環境方面,香港政府須面對如何減少外賣過度包裝的問題。

       周蘊靜老師

備註:紅字為主題句;

   藍字為例子/引用資料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