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改善情緒/什麼人適合催眠治療

時間:2021-09-19 04:25:50來源:大公报

  莘莘學子於九月回校上課,但早前因新冠肺炎疫情停課,部分學生再返校園,出現不同的情緒問題。有個案指曾有學生自殘,為了發洩情緒。患者除了求診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原來催眠也是治療情緒的工具之一。

  催眠治療及心理培訓師李佩琪博士就學生自殘行為說:「我做過不少個案,他們自殘時,以為可以將情緒發洩出來,一般人會覺得好奇怪。」

  面對他們的自殘行為,催眠師會先和患者交談,得知他們的表面意識,再透過催眠或會發現其潛意識與表面的有落差,從而找出困擾患者的真正問題。

  那自我催眠可否解決情緒問題?她說:「我們可以透過自我催眠改善情緒,以及減低社會的醫療壓力。我有開班教學生自我催眠以調節情緒,上堂可學到自我催眠技巧,但需多加練習,持之以恆,到需要時便有信心運用學到的技巧自我催眠,還可節省患者開支。」

  至於催眠治療和心理治療有何分別?李佩琪指出,催眠是心理學上其中一個範疇,也是其中一種治療工具,如同中醫百子櫃裏的其中一種藥材,用的藥材要對症下藥。正如催眠這個治療工具,並非適合所有情緒病患者,如服用重藥的精神病患者就不適用。她說:「有精神分裂、幻聽、幻覺、思覺失調等的病人,就不能做催眠治療。如用藥較輕,以及因精神緊張、失眠等患者,可透過催眠得到紓緩。不過,患者能否接受催眠,不同人有不同反應,所以,未必人人可以作催眠治療。但心理治療可用催眠這個工具,幫助心理學家深入了解患者的深層問題,探知患者的需要。」

  李佩琪強調無論催眠還是心理治療,最終都是讓患者重過正常生活。

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