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融洽教育/餐桌上的教育/文 深

時間:2019-05-24 03:18:14來源:大公報

  中國人喜歡以一句「食飯未啊?」與相識的人作對話開始,擔心對方溫飽,足見中國人對三餐的重視程度,因此父母於餐桌上的教育也反映了其教育態度。

  筆者早前與友人吃素食自助餐,附近都是一家老幼的家庭聚餐,左邊一家四口,媽媽每看到有食物端出,便着令兒子預備爭先;媽媽對兒子選擇菜式也有要求,強烈建議兒子選些烹調難度較高的食物或者較「搶手」或貴價的精緻食物。

  不久,筆者右邊來了另一對母子,媽媽讓兒子先取食,然後兒子端了半個橙,筆者心想「這下有好戲看了」,媽媽看了一眼,未發一聲便往外取食,與其他食客一樣,媽媽端了滿滿的、盛着各款菜式的碟子回來,「有好多款式,要不要試試這個?非常香口。」兒子便夾了一顆試試,點頭示意不錯,媽媽再說「你把橙吃完也去拿些不同的試試再介紹給我。」

  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及價值觀顯然不同,食物本是為身體提供不同的營養,沒有貴賤之分,只有有益與無益的分別,她以「先飲為敬」,鼓勵兒子嘗試不同的食物,亦沒有為兒子在自助餐中只吃橙的選擇定對錯。

  現在的兒童非常早熟、懂事,你以為他們不明白的道理,他們早就從網絡、朋輩等中學到,因此鼓勵他們遠比批評及盲目灌輸自己的價值觀來得更有效、更好,既啟發了他們思考,也有助建立良好關係,這樣的鼓勵,某程度是開放討論,比起直接的命令,讓子女感覺雙方似是朋友,他們自然更願意多談感受,分享自己真正的看法,親子關係才有互信、尊重。

  一頓晚飯,欣賞了這位「高手」的教育方式,確實是物有所值,相當有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