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通識攻略\2019通識卷議題多元化\香港通識教育會 羅恆威

時間:2019-05-03 03:18:00來源:大公報

  2019的文憑試通識科試卷,用詞清晰、提問精準、資料分明,筆者予以正面肯定,今天續就各題略作分析。

  卷一第二題

  議題上,塑膠廢料似乎是熱門議題多於恆常議題,因為課程中較常探討的是固體廢物處理和回收政策,未必每間學校都會聚焦在塑膠廢料問題,不過,值得留意是題目中要運用的知識、概念和例子,毋須用到非常專門的詞彙,只要學生掌握可持續發展、土地污染、生態價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等概念,綽綽有餘應對第二題的內容。

  題型上,(a)題是圖像詮釋題,題目是分析整個資料A,所以較聰明的做法是將整幅圖像歸納成為一個較宏觀的信息─「關注塑膠包裝廢物未有妥善處理」,然後再逐一陳述再造比例低、再造價值低、污染問題嚴重等。(b)題是數據分析題,題眼上再次出現「主要特徵」,只要學生小心處理,不難剖析兩個圖表的特徵,較高階的處理手法是指出兩個表的關連,例如「中國接受的塑膠廢物有機會是香港進口後再轉口入中國」。

  2(c)與1(c)都是舉證題,雖然題目是要求考生「利用所提供的資料」,未有列明「就你所知」,不過此題的「伏位」在於,資料C的內容大部分未有直接帶出「禁塑進口令」的影響,只是分別交代塑膠廢料的污染問題、不同國家應對塑膠廢料的政策,所以高下分野在於考生如何連繫「禁塑進口令」引致非亞洲國家可能會承受環境污染問題,以及「禁塑進口令」迫使國家改善環境政策,能否展現嚴謹和具邏輯的推論會影響整體評級。

  卷一第三題

  議題來自《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單元三主題一的「綜合國力的衡量」,在2015年發布的課程資源冊中亦在「參與國際事務與中國的綜合國力」一部分提到孔子學院作為探究例子,更有完整的參考資料,反映考生理應掌握有關綜合國力方面的知識、概念和事例。

  (a)題屬於數據題,此題的提問語句較為複雜,「比較圖1和圖2並描述數據的主要特徵」,相信考生都會混淆究竟是「先比較後描述」,抑或是「先描述後比較」,一般而言,後者較符合答題邏輯,先描述兩幅圖顯示的特徵,再加以比較。

  全卷第三次出現「主要特徵」,最淺白的理解就是「特別之處」、「特出之處」,兩個圖表的特出之處顯然就是最多的地區和最少的地區,兩種較容易歸納的答法,其一是以最多與最少為分段比較,其二是以地區作為分段,「例如亞洲學生到中國留學和在亞洲開設孔子學院的數量都是每年遞增,但是留學生數量是不同地區之最,甚至比歐亞合併數量更高,而孔子學院數目則僅列三個地區之中的第二位。」值得留意的是,奪分的關鍵在於「比較」不啻指出差異之處,更應提出相同之處。

  (b)題屬於比較評論題,要求考生比較「吸引外籍學生」和「設立孔子學院」對提升中國影響力的效用,關鍵在於考生能否就比較目的─「提升中國的影響力」設立恰當的比較平台,例如文化影響力、政治影響力、經濟影響力等,或者運用一些常用準則,例如效用性、長遠性、成本效益等。資料主要提供兩個比較項目的內容,未有兩個比較項目所產生的具體影響,故此,考生應能建基於兩個比較項目的性質,提出合理和嚴謹的推論,例如吸引外籍學生能讓他們有更切身和深刻的感受,相對而言設立孔子學院則流於課本層面;又或者設立孔子學院可以更主動地影響不同區域,而吸引外籍學生則流於被動。

  卷二短評

  今年卷二仍然是從「深議題,淺題型;淺議題,深題型」的方向設題,第一題關於罕見病和醫療科技發展,議題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較為深奧,所以1(a)題出現相對簡單的建議題型。第二題則要求學生分析文物保育議題,以及城市規劃上文化的重要性,屬於較大路的香港政策分析和比較題。第三題探討韓國音樂和粉絲團體的議題,相對前面兩題,考生應該較熟悉此題的事例,不過,3(b)的難度亦相對較高,要求學生比較「妨礙」和「促進」,考生應能提出客觀比較準則,並運用相關成長理論,例如自尊五感、成長八階等,衡量粉絲團體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卷二三題均有一個常見的設題方式,(a)題涉及個別性議題,(b)題則關乎宏觀性議題,例如第三題,考生在回答(b)題時,不應只提出偶像的粉絲團體,同時可提出對產品、動物、品牌、交通工具、政治人物的粉絲團體。

  (檢視通識教育科的考評質素2019.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