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瓜起訴美國案
中美洲島國尼加拉瓜1980年代向聯合國國際法院控告美國在其海灣開採自然資源,並在尼加拉瓜的內部衝突中對該國右翼反政府勢力加以支持。華盛頓表示國際法院對此無司法管轄權,在法院駁回這一說法後,美國拒絕參與聽證以及任何有關此案的後續程序。美國還進一步拒絕承認該法庭此後對任何有關美國的仲裁案件有司法權。國際法院最終裁定尼加拉瓜勝訴,命令美國作出賠償。但美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此後聯合國要求其遵守國際法庭判決的動議中,先後六次行使一票否決權。最終,華盛頓成功說服尼加拉瓜政府撤回投訴。
日違聯國判決續捕鯨
聯合國國際法院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於2014年3月裁定日本於南極的捕鯨行為違法。但日本捕鯨船很快就違反裁決,在4月至6月,於日本的西北部太平洋海域,再以科學研究為名捕獲了30條小鬚鯨。日本政府在去年底亦不理禁令,准許捕鯨者於今年3月起,再在南冰洋捕鯨。
英侵毛里求斯漁權
2015年,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曾裁定,英國在其印度洋領地查戈斯群島設立海洋保護區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侵犯了該海域的島國毛里求斯居民的漁權。對這起毛里求斯發起的案件,英國在此前已經表示該仲裁院沒有相關的司法管轄權。2015年3月,仲裁院裁定自己對此有管轄權。英國沒有清晰表態,是否將遵守有關的裁決,但是該區域的海洋保護區至今仍然維持原狀。
俄荷「極地曙光號」案
為抗議北極區域石油開採行動,綠色和平組織的「極地曙光號」輪船在2013年9月進入被俄羅斯劃為特別經濟區的公海區域。俄羅斯海軍登上了該艘懸掛荷蘭國旗的輪船,扣押了所有船組人員。荷蘭向仲裁庭控告俄羅斯政府,但莫斯科表示該法庭對此沒有司法權,不參與聽證,也拒絕仲裁庭要求釋放被扣人員的命令。隨後,海牙常設仲裁法院裁決莫斯科須向荷蘭支付賠償,俄羅斯亦拒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