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PRA聯盟在香港大學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這是首個匯聚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澳洲及美國頂尖科學家抗擊疫情的聯盟,創會成員包括廣州國家實驗室教授鍾南山、北京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繫教授陳志偉,以及來自澳洲及新加坡等教授。
何大一:更多新發傳染病滋生
發起人之一的何大一表示,根據病毒進化及演變史,預計有更多新發傳染病已悄悄滋生,其中一種可能是最快10年內導致下一場疫情。
發起人袁國勇亦指,由於人口增長,不少人居住在擠迫的城市裏,同時極端天氣帶來水浸和沙漠化等問題,人類需要作出遷移和入侵野生動物棲息地,增加與野生動物的接觸,加上氣溫上升亦會令蚊子變得活躍,相信不遲於25年內,有約五成機會再次發生與新冠疫情相同規模的大流行病。
袁國勇表示,成立該聯盟旨在為下一場疫情作準備,聯盟將專註研究新發傳染病病毒如何由動物傳播予人類,加快檢測具大流行潛力的新型病毒首宗人類感染病。目標是為可能到來的疫情作研究防範,希望屆時可將封控機會及範圍減至最低,避免關閉學校、工作場所及交通繫統,防止醫療服務陷入癱瘓,讓公眾得以維持正常生活,「聯盟會根據研究成果運用快速分子測試,以及早預警、應對和控制感染,運用廣效性抗病毒或中和抗體,以盡量減低發病率和死亡率,並鼓勵公眾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接種疫苗。」
他又指,聯盟將分享新發傳染病原體有關資訊、研究材料及試劑,申請研究資助或募捐以互相支援,並進行科研交流,輪流主辦年度實體研討會,計劃發表聯合研究並擴大研究影響,以協助提升全球各地防疫能力。
鍾南山:冠狀病毒對人較為危險
大部分新發傳染病源頭為野生動物,聯盟將首要研究變種風險較大的流感及冠狀病毒,副黏液病毒等亦是方向之一,並將利用蝙蝠及人類的類器官(organoid)測試有哪些病毒有動物傳人的風險。
鍾南山表示,全球50多種已知可由動物傳至人類的傳染病當中,有21多種是冠狀病毒,冠狀病毒對人較為危險,「一個家庭有幾個人得(感染)了這種病,檢測出來是冠狀病毒就要高度警覺。」其次是呼吸道傳染病及其他傳染病。
張林琦認為,醫療健康研究必須合作,如不合作是無法擊敗疫情,期望聯盟可作為榜樣,讓世界明白有關方面必須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