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調查:十個劏房戶七人抑鬱

時間:2018-03-31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圖:有調查發現,逾九成受訪劏房戶認為住屋問題是主要精神壓力來源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曾敏捷報道:居住環境惡劣影響精神健康。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受訪劏房住戶表示精神受困擾。研究團體深入訪談十個個案,七人有抑鬱症狀,更有兩人確診患情緒病,有住戶下雨天不敢外出,怕家中滲水,亦有住戶因為在家中踩死老鼠,「整個人成個癲咗一個月」,需尋求精神治療。

  政府數字顯示,現時本港有9.27萬個劏房單位,住了近21萬居民。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及社區工作部去年二月訪問了104個劏房家庭,發現逾九成受訪劏房戶認為住屋問題是主要精神壓力來源,八成人精神受困擾。

  團體同年十月,與10名劏房戶作深入訪談,發現所有受訪住戶都認為遷進劏房後精神狀況變差,其中兩人更確診患有情緒病。

  調查員田嘉信稱,劏房環境惡劣,消防、治安、衛生問題嚴重,為住戶帶來極大精神壓力。有受訪住戶十女士(化名)與家人住在劏房逾七年,現時一家四人住在150平方呎劏房,環境擁擠。同單位還有另外兩個家庭,通道滿布雜物,她擔心萬一火警將無法逃生。

  衛生惡劣亦令十女士飽受精神煎熬,她曾在家中意外踩死一隻小老鼠,結果令她「整個人成個癲咗一個月」,需尋求精神治療。

  窗被「焊死」 遇火警難逃生

  調查又深入探討各住戶的生活情況,發現有住戶的居住環境不但狹窄,連樓梯亦要側身才可出入,其他住戶又在走廊放滿雜物。另外,可用作逃生的窗戶,不少是被「焊死」而無法使用,部分又被傢具、床等阻擋。團體擔心,一旦發生火警,住戶無路可走,後果不堪設想。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高級服務協調主任陳清華建議,政府可考慮為所有未受規範的單位訂立室內環境質素「最佳執行範例」,如須設有窗口、不能廚廁相鄰等,並鼓勵劏房單位的業主實行,以改善基層的基本生活環境質素。他亦建議,政府可資助火災或其他安全衛生風險高危住戶,如劏房戶、寮屋及木屋區住戶等,購買相關防災用品,強化住戶的應災能力。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