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校內養殖多隻馬蹄蟹,若有卵孵化,劉振鴻校長親身上陣,與學生一起處理
一般人認為上學只為求知識,但樂善堂余近卿中學校長劉振鴻認為,學習最重要是開心,亦不應局限在學校,更要走出社區,甚至衝向國際!眼看年輕人對前景覺得渺茫,劉校長決心帶領學生衝出香港,直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年到越南,今年轉戰非洲,讓學生透過實地考察,擴闊視野。他說:「不要將眼光只放在香港,而要放眼世界。」/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學校提供相片
「世界與你想像的不同」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一向以STEM教育聞名,海洋科學、魚菜共生、電腦編程、人工智能等,對學生而言完全無難度,獲不少學校仿效。對此,劉振鴻並不自滿,也未停下步伐,他注意到,近年年輕人的處境愈來愈艱難,身為一校之長,有責任為學生尋找機遇,適逢國家倡議發展「一帶一路」,他去年底帶領學生勇闖越南,透過當地港商講解、參觀名勝,從中發掘發展機會。
「學生起初覺得越南好落後,不敢行出去,但去完就知道,這個世界跟你想像的不同。」不少學生反映,對越南印象改觀,更有意去當地發展,劉校長認為,這才是學習的意義。承接着第一次旅程,今年他再帶學生遠赴非洲肯尼亞,笑言「愈落後愈多機會!」他稱,非洲的基礎建設較為落後,「中國在去年五、六月於當地興建了一條鐵路,希望學生去當地看別人如何運作。」
跳出舒適圈 鍛煉心志
旅程亦兼顧學生的個人成長發展,「非洲雖然是落後國家,但自殺率好低,我們社會好富足,反而很多人自殺,希望學生透過與他們相處,了解到他們即使窮都可以好快樂。」
講到個人成長,不可不提劉校長推行的「星夢計劃」。計劃宗旨是要學生離開Comfort zone(舒適圈),透過不同「任務」鍛煉心志。為了訓練學生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劉校長出盡法寶,每周跑街兩公里、到動物中心服務、用百潔布刷操場都是「濕濕碎」,全部都親身上陣,去年他更「膽粗粗」帶十個中一至中三的學生,挑戰台灣最高峰、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唔好話班小朋友,我都好驚,如果有事發生,點還返個仔畀人?」
成績其次 開心最緊要
雖然最後只有四個學生成功登頂,但當中的經歷足以令所有學生,以及劉振鴻畢生難忘。「有個中三男生下山後同我講,最後200米,他發覺之前所有鼓勵、喝彩聲都消失,他明白到,原來所有路程,最後一段都要靠自己。」這番說話,至今仍迴盪在劉振鴻的耳邊,彷彿在提醒他,所做一切都值得,更激勵他繼續帶學生去玩,「今年我們去沖繩潛水,看看海洋如何被破壞,明年再去緬甸起無止橋!」言語間已感受到劉校長的興奮心情。
一校之長,卻沒有校長的嚴肅,反而與學生打成一片,全因劉校長擁有一顆童心。劉校長每天在校門前等待學生上學,與他們打招呼、聊天,「誰和誰是好朋友、誰和誰拍緊拖,我都一清二楚。」對他而言,學生的成績是其次,最重要是開心與否,「每日看到他們開開心心返學,就是最滿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