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幾百學生和家長出席內地港生就業出路分享會,收取第一手資訊
【大公報訊】記者呂少群報道:十一年前,秦先生(化名)從香港去到福建廈門大學,學的是資訊科技,其間結識來自台灣的女朋友,畢業返港從事一年貿易後投考警察,當上了國際刑警,羨煞旁人。也有港生在內地畢業後從低做起,五年間公司人員增加了十倍,他也成了高層。國家教育部統計顯示,前年和去年在內地升學的港生都超過一萬三千人。
大灣區升學具優勢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總經理鞏萬昨天與傳媒春茗,透露配合內地院校免試招港生計劃,交流中心自2015年都會為返港放暑假或度寒假的內地港生舉辦出路交流會,包括請來香港紀律部隊人員介紹入職要求。他透露,秦先生(化名)近日現身說法,表示十一年前到廈大修讀IT,在校內結識來自台灣的女生。畢業後回到香港,他加入貿易公司,朝九晚五的寫字樓工作,使他覺得枯燥乏味。「體能不錯的他,決定挑戰自我,就是跑去考警察,結果真的考上了,還成了國際刑警。他說,估計是有了內地讀書生活的經驗,加上又與台灣女朋友結了婚,熟悉兩岸三地情況,對他成為國際刑警很有幫助。」
談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逐漸升溫,鞏萬認為在大灣區畢業者將具有兩大優勢,一來了解內地,二來有更充沛的人脈,不論回港或留在內地發展都比在香港升學多了一個選擇。除了秦先生的個案,畢業於華僑大學的徐女士(化名)是另一個例子,五年前她月薪只有二千五百人民幣,公司五個人,五年後公司人員增至五百人,「她的薪水也高到不便透露。」
鞏萬引述教育部統計,表示2016年和2017年各有一萬三千多名港生在內地讀本科課程,研究生則逾二千。而在去年,報讀內地院校的港生就達到七千六百人次。他也注意到,港生報讀內地院校過度側重於廣州的大學,例如全國最大僑校就有五千港生在讀。其次是選校偏好於北上廣等大都會。其實,內地教育部和院校已因應港校要求,增加多區和多類院校,值得港生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