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呂瑋宗報道:職業訓練局舉辦的「展翅青見計劃」收生數字持續下跌,有團體認為,近年市道改善,青年較易找到工作,對計劃需求減少,但認為計劃仍有價值。
工聯會昨日舉行記者會,並邀請兩位「2017展翅青見超新星」分享成功經驗。當初苦無入行機會的阿雪,透過計劃成功獲海洋公園聘任為園林助理。「畢業很難搵工,很多工要求有經驗。計劃不但讓我有機會入職和接受培訓,還有機會和上司交流、提升工作效能。」另一位參與者Vanessa,則成功透過計劃加入國泰航空膳食部,目前正打算往海外深造廚藝。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計劃參加人數由2010年的11922人,跌至2015年6165人,主因是近年失業率下跌,但認為計劃能讓15至24歲、學歷在副學位以下的離校者入行,在職場中「小試牛刀」,加上過程中有社工跟進,協助各人確立志向,有一定存在價值。
陸頌雄:應加強認受性
他指出,現時飲食業、零售業難請人,建議僱主可考慮參與計劃提供職位,由團體提供培訓,實行職學雙軌發展。「政府津貼100小時培訓,但病房助理等工種需204小時才符合醫院要求。培訓後若成功獲聘,月薪可達13000元。為助青年圖夢,工聯會一直自費補償當中差額。」他又建議政府增加津貼並加強宣傳、把課程與資歷架構掛鈎加強認受性、將計劃拓展至30歲以上,讓展翅青見提升成配對就業模式的平台,釋放潛在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