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房屋委員會將首次推出短期租約「過渡房屋」解困,將已納入重建、但距離清拆期超過兩年的公屋,試驗以兩年短期租約形式,出租給公屋輪候冊家庭,變相讓他們「提早上樓」。首批納入試驗計劃的美東邨和白田邨,住戶於租約期滿後,可獲安排遷入新落成的接收屋邨。房委會將視乎成效,考慮是否擴至所有重建屋邨。關注團體及立法會議員認為,新措施可善用房屋資源,也有助紓緩輪候冊家庭租金壓力,希望房屋署清楚交代細節,及是否只惠及輪候市區公屋的家庭。/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房委會去年通過,黃大仙美東邨美東樓及美寶樓,深水埗白田邨第9、10、11及13座的重建安排,兩邨分別涉及632及2282個單位,有關住戶陸續遷出。房署其後停止編配有關單位給新租客,邨內空置單位漸多,但現時距離兩邨清拆仍有超過兩年時間。
美東白田84單位納入試租
為善用資源,房委會策劃小組昨日開會通過,推行試驗計劃,並將美東邨與白田邨受重建影響公屋,納入試驗計劃。兩邨現有合共84個空置單位,房屋署將於翻新後,重新編配,以兩年短期租約形式,出租予在輪候冊前列的家庭。兩年後,住戶會跟隨屋邨的重建戶,一併搬遷到接收屋邨,包括東頭邨第八期、白田邨重建落成的新樓。
今次是房委會首推短期租約。據了解,當局評估認為,兩邨位於市區,對公屋輪候冊家庭具吸引力,落實後會評估成效,日後或擴至所有重建屋邨。根據安排,美東樓、美寶樓會在2020年11月開始清拆,白田邨四座樓宇分為兩期即2020年4月及2021年1月展開清拆。
視乎成效考慮作長策
房委會策劃小組委員張達棠指出,願意租住重建屋邨的家庭,日後可跟隨其他重建戶搬入接收屋邨,而已知的接收屋邨位於市區,對輪候冊家庭有一定誘因。對於這安排會否成為長遠政策,他稱要視乎今次試驗計劃的成效及反應。
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的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認為,等候清拆的空置公屋,租金不算高,樓宇有一定保養,居住環境好過劏房,作為過渡性房屋政策,可善用房屋資源,相信輪候冊家庭會考慮接受臨時編配。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房委會委員柯創盛歡迎試驗計劃,認為既可善用公屋資源,又可助縮短輪候時間。雖然涉及單位量有限,受惠人數有限,但現時整體房屋供應短缺,幾十個單位就算不能解決輪候冊問題,也可紓緩一些壓力。不過,重建屋邨始終壽命有限,他期望房署盡快公布細節,開展計劃,用盡舊邨價值,亦讓輪候公屋人士清楚上樓及其後重建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