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歪曲歷史 練乙錚「獨」害港青

時間:2018-01-05 03:15:07來源:大公網

  圖:練乙錚鼓吹「港獨」荼毒年輕人,在昨日的省港杯更有年輕人舉中指、用粗言罵對賽球隊\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時事評論員練乙錚早前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題為《香港真是中國一部分?(Is Hong Kong Really Part of China?)》,大肆鼓吹「港獨」,否認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稱香港屬於嶺南地區,在秦朝被「血腥征服」,成為中國的「殖民地」雲雲;他無視激進「獨」青過去數年種種衝擊、亂港行徑變本加厲,還在其文章內形容「獨」青「高瞻遠矚」。多位學者對其謬論逐一反駁,強烈譴責,批評練乙錚對殖民主義「偷換概念」,為「播獨」不惜歪曲歷史事實,荼毒年輕人,居心叵測。\大公報記者 冼國強

  練乙錚在文中引用醫生出身的業餘歷史學者徐承恩的著作稱,「香港和中國幾乎沒有多少共同之處,它們的命運也截然不同」,「香港人與中國北方佔大多數的漢族人存在種族、文化和語言方面的差別。從1842年到1997年,它既不受中國的國民黨政府領導,也不受共產黨政府領導,而是由英國人統治,香港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立的宗教、法律和政治認同。」

  港與內地歷來有緊密交往

  練乙錚又根據《淮南子》、《史記》等稱,香港「屬於範圍更廣大的南方地區,今稱嶺南」,在「臭名昭著」秦始皇發起的一系列軍事征服下,嶺南才「首次被併入中央帝國」。他又形容中國很長時間曾是一個帝國主義大國,「香港在中華帝國的生活也是以殖民地開始,……1997年,香港被英國移交給中國,標誌着它至少第三次受到中國這個中央王國的主權統治」,「香港人可以很快辨認出殖民主義的做法」雲雲。

  香港歷史學會會長呂元驄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完全反對有關講法,他指出,香港與內地歷來都有緊密接觸交往,例如,中國人就是用筷子吃飯,香港人也不是用匙吃飯,不是用手吃飯;又如「中國人講禮義廉恥,香港人也是講禮義廉恥,難道外國人會講這些道德觀嗎?」至於練乙錚所謂的香港古代時期屬於嶺南地區,至今經歷了至少三次殖民,包括秦朝、清朝和現時論調,呂元驄認為,這根本不是殖民,殖民的意思是指強勢一方派人向征服地區移民,而香港人根本就是中國人,不是殖民。

  中央屢助港渡過難關

  至於特區政府推行國民教育和中史科改革,被練乙錚形容為「施加雙倍政治洗腦」,還引用所謂港大民調聲稱「愈來愈多的香港人似乎不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直斥練乙錚「偷換概念」,強調殖民主義的特點在於殖民者不斷掠奪殖民地的資源,殖民地的首長亦由殖民者擔任,但內地與香港的關係並非如此,「香港不用向中央政府繳納一毫子,反而當香港需要幫助時,東江水、自由行等支援政策及措施源源不絕;而且我們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又怎會是被殖民?」「國之為國,必有國史,世界各國均如是」。

  何漢權說,自己早於2002年的教育改革中已提出將中史獨立成科,但時任中策組成員的練乙錚並無表達任何意見,「如今時隔15年卻來將之污名化,實在是居心叵測。」

  此外,練乙錚在文章中還不惜狂踩認同香港是中國一部分的「傳統民主派」人士,認為他們正在失去動員抗議的力量,例如「一地兩檢」關注組早前呼籲市民參與反對「一地兩檢」的遊行,但「只有幾百人參加」;反過來稱讚支持「港獨」的反對派人士中,包括「高瞻遠矚的年輕人」和「老一輩知識階層」,又提到有幾位學者上月在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個論壇上,探討對香港與中國內地關係的研究,指「目前香港在政治方面並不比英國統治時期更好,在某些方面甚至可能變得更糟,讓香港自己管理自己可能對它會更有益」雲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