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寒風陣陣,有露宿者寧瞓天橋亦不去避寒中心。天冷人有情,明哥團隊派飯盒予露宿者
寒風凜凜,天文台昨早錄得9.8℃,又破入冬最凍紀錄。嚴寒下,《大公報》記者走訪深水埗、旺角與油麻地多區,見到有露宿者仍繼續「瞓街」,寧願「捱凍」也不入住政府開放的避寒中心,各有各的顧慮。冷鋒下也有溫暖,有團體派發頸巾、大褸等禦寒物品,有團體則於入夜後上街派飯給露宿者。/大公報記者 楊州(文)林良堅(圖)
瞓M記不去避寒中心
45歲的阿恩,過去一年在深水埗區的連鎖快餐店過夜,他知道政府避寒中心已開放,但稱曾被人偷銀包,又見過不少露宿者在中心內「打針」,感覺好不自在。在快餐店過夜,雖然睡不好,最長三小時,但感覺那一刻仍屬於自己空間,「店舖員工不時會拍醒我,或是半夜12點清潔,我便自覺地換另一間再瞓,區內間間都瞓過。」
近日氣溫急降,阿恩只有兩件薄衫,在街上行路都打冷震。露宿街頭,他稱家中七兄妹,因錢銀問題與二哥吵架,一氣之下再無回家,曾租住1200元的單人房,但「半夜好嘈,不如瞓街。」三哥每月定時請他吃飯,綜援金捱過月初三餐,月尾就要到社區中心、教會等機構排隊取飯。他希望早日有穩定的居所,不想再四處過夜。
瞓公園也不租貴床位
46歲的何先生露宿六年,現時在通州街公園過夜,每逢天冷,便到避寒中心過夜。他稱避寒中心提供毛氈,一人一張床褥,前晚他入住時,有40多人,每人睡覺地方有一呎距離,不擠迫,睡得很安穩。他指租床位貴,每月1800元,空間又細又有木蝨,「寧願瞓返公園」。除了領取綜援,他也有兼職做清潔工,但一般月尾便無錢,要到各慈善機構排隊領飯,「有時一日派兩餐,有時兩日派一餐,輪流不同地方解決領飯盒問題。」飯盒有雞肉、豬肉等,三餐可溫飽,如果肚餓,避寒中心亦提供免費杯麵。
冇公屋無奈只能露宿
53歲的謝先生前晚仍是「麥難民」,昨日首次入住避寒中心。他稱上次露宿是2015年,約兩個月,最近又再露宿,至今仍無錢租屋住,已等了公屋好多年,但都盼不到。他打算找地盤散工,補貼支出,目前要到不同機構排隊領飯。
三因素露宿者人數升
關注露宿者問題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表示,全港露宿者在2013年有1414人,2015年增至1641人,他們再露宿次數達4.4次,較2013年急增57%,按此推算,今年人數料會再上升。露宿者通常有三個原因導致露宿,包括住屋差過露宿、資助宿舍僅租住半年及輪候公屋時長。社協昨晚於深水埗、土瓜灣等地方派發餅乾、頸巾、厚褸等禦寒物資。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稱,在寒冷天氣下,會聯繫及要求服務隊在寒流襲港期間加強外展探訪,勸喻露宿者入住避寒中心或使用緊急住宿,為他們派發毛氈等禦寒物品,並為有需要的露宿者提供各類實物援助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