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知行合一 腳踏實地\楊田田

時間:2017-11-24 03:15:25來源:大公網

  近日,我閱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這本書以採訪實錄形式及平視的角度,介紹習近平主席在陝北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插隊的七年知青生活,多角度地還原出青年習近平的鮮活形象。

  那段時間,習近平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辛,他住在有跳蚤的窰洞、吃着難以果腹的粗糧、從事高強度的勞動。但即使在這種條件下,他仍然勤奮好學,夜以繼日,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對此,書中有多處描述:

  幾本書同時看 對比分析討論

  「近平吃過晚飯後總是拿起書本,開始學習。他怕影響我睡覺,就把燈移到一旁,用身體擋住光線。他看書常常到非常晚。有時候,我半夜醒來,發現近平還在看書,就問『近平,你怎麼還不睡呀?』他總是說『再看一會兒。』」

  「在窰洞裏的時候,近平就在炕桌上、炕沿上寫字。天氣暖和的時候,他就搬一塊石頭,坐在石頭上,趴在磨盤上寫。」

  習近平學習,有幾個特點,一是善於從不同側面去了解和分析問題。他看書經常是幾本書同時看,有所對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較幾種說法的異同,也推敲作者為什麼是這麼說。二是善於思考,習近平讀書後,常常和朋友探討書中觀點。比如五四運動的成因,他和朋友討論了內部和外部多個側面的原因。

  習近平的學習,不局限於書本,工作上需要什麼,他就學什麼,群眾需要什麼,他就學什麼。這一點,在他到四川學習辦沼氣的過程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當時,習近平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為了解決農村的燒柴問題、做飯問題和點燈問題,他們一行人去了四川五個地區17個縣,歷時40多天。他們每見一個沼氣池必下去,到每一個地方必問得非常清楚,而不是只在外面看看、拿手電筒照照裏面就結束。他們每天學習之後,都會一起討論當天所得,梳理待解決的問題。為了實現沼氣技術在延川縣的落地,他們抓住兩個重點:一邊把四川的師傅請到延川縣,另一邊帶着當地核心的沼氣製作工具,帶不走的,就請隨行的工匠現場學做。

  積跬步至千里 積小流成江海

  習近平學以致用,解決一個個困難。辦沼氣的成果,就是使得延川縣三個村用三個月的時間,實現了85%-90%的沼氣化。其中,習近平村子裏的沼氣池,是陝西第一口沼氣池。

  除了修沼氣外,在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八個月內,習近平還為群眾幹了很多實事,比如打壩、修梯田、辦夜校、修公廁,這些事項提升了當地公共服務水準,改善了群眾的生活品質。這些實踐,也鍛煉了習近平的管治能力,提升了大家對他的認可度。

  由此,我體會到習近平的領導力來自刻苦學習、積極思考、知行合一、腳踏實地辦好每一件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