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環保創科 兩地合作空間大\傅曉

時間:2017-11-10 03:15:22來源:大公網

  十九大閉幕,不少亮點仍令大家思考與回味。其中令筆者非常感觸的一項內容,即是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觀點。人和自然,這不僅僅是關於環境、生態文明的保護,或為了人類本身的生活舒適,而是為了人類、人與自然共同的永續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觀念,可追根溯源到中國人和中華文化古老智慧。《莊子.齊物論篇》中講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即是超越萬物的差別、喜好厭惡和主觀感受,摒棄「你輸我贏」的舊思維,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去對待他人以至一切事物。

  「一帶一路」弘揚中華智慧

  蒼穹之下,萬事萬物皆平等,對自然生態環境尚且如此,更何況於人?除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十九大報告中,又再次強調「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不是以一國或者一個群體的利益為出發點,而是立足於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的思想,是超越民族、宗教、地理和國家的概念,為世界畫出一個和諧美好的願景。筆者更相信,隨着「一帶一路」傳播,將有更多人懂得中國和中華文化。

  不過,綜觀全球,都是分離主義盛行,國家、群體、種族都為各自的利益畫地為牢,國際博弈上的譴責、制裁和對峙,為資源、經濟利益挑起戰爭。且看近兩年,去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至今「分手」後仍然牽扯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蘇格蘭又鬧起「獨立公投」;今年10月,加泰羅尼亞舉行「獨立公投」,令曾經海上霸主的西班牙陷入憲政危機……也許,擺脫了經濟的負擔和制度的束縛,面對着幻想的自由誘惑,犧牲的確是作為一個整體的責任和氣量。  

  可幸在於,唯有中國,還能提出「和諧共生」的概念。十九大的中國,令我們充滿期待,也有待我們這代人的努力,共同令概念變成實踐。

  再回到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這是香港人非常關心的話題,其中也離不開「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和永續發展。香港人重視環保,在環保方面有許多寶貴的經驗,但在循環再利用產業方面仍有所不足,早前「廢紙圍城」的風波就是最為實際的例子,也提醒了香港和內地在民生、經濟以至環保方面的緊密聯繫。所以,兩地在環保產業和創新科技上,仍然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挑戰與機遇並存,我們年輕人應該投身其中,實現互利共贏,只看有沒有這份「共同發展」的氣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