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點擊香江:習主席「一直牽掛」的深情溫暖特區同胞─重溫習主席關愛港澳同胞系列評論之一」屠海鳴

時間:2017-10-11 03:15:08來源:大公網

  今天,有着深刻和重要意義的十八屆七中全會將在北京召開。再過一周,全國各族人民、全球華人和全世界都為之關注的中共十九大將隆重開幕。中共十八大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第一個奮鬥目標是2021年中共建黨100周年時,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九大後的五年將跨越2021年,十九大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的繁榮穩定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港澳與內地攜手共進。習主席今年「七一」來港視察和出席香港回歸20周年慶祝活動時,一下飛機就說:「香港一直牽動着我的心。」習主席對港澳的「一直牽掛」,充分體現着全國各族人民的領袖、核心、統帥對特區的格外關愛,全力承載着內地同胞對「歸來游子」的特殊情誼,深情寄託着全民族對港澳美好未來的無限期待。習主席對港澳的「一直牽掛」,溫暖着兩個特區的人心,點燃了港澳同胞的愛國熱情,堅定了港澳特區全面準確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決心和信心。在中共十九大開幕前夕,在「中國夢」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即將實現之際,重溫習主席關愛港澳同胞的一個個感人事件、一次次動人瞬間、一句句經典語錄,倍覺親切、倍添溫暖、倍感鼓舞,充滿力量,催人奮進!

  長久以來,濃濃關愛從未間斷

  「時隔九年,我再一次踏上香港這片土地,感到很高興。香港一直牽動着我的心。」香港市民清晰地記得,這是習主席今年6月30日來港下飛機時說的第一句話。這句話通過報章、電視熒幕和各種媒體,迅速傳到維海兩岸的千家萬戶,令無數港人為之動容。

  往事如昨。九年前的2008年7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香港,實地考察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馬術比賽籌辦工作。他專門抽出時間,走進何文田邨冠熹苑,探訪居民余杜勝一家。「房子什麼時候住進來的?」「收入、社保和福利、社區治安如何?」「物價怎樣?」……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小事問到底。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點滴之間見真情。長久以來,習主席對港澳同胞的關愛從未間斷─

  2015年11月,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主席會見時任香港特首梁振英時,希望特區政府帶領香港社會各界凝聚發展共識,着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同時抓住國家制定「十三五」規劃、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等帶來的機遇,進一步謀劃和推進香港長遠發展;

  2015年12月,習主席在會見赴京述職的時任香港特首梁振英時,希望特區政府團結社會各界,穩健施政,維護香港社會政治的穩定;抓住國家發展進入「十三五」時期的機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積極謀劃長遠發展,為「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和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2014年12月,習主席在出席澳門回歸15周年慶典期間,盛讚澳門「小桌子上唱大戲。」希望澳門抓住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機遇,圍繞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發展定位,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國家的發展大勢是什麼?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的獨特優勢是什麼?港澳同胞心裏想的是什麼?從上述言語之間,可以看出習主席瞭若指掌,牽掛心頭。習主席利用各種機會,提醒兩個特區政府聚焦重點,紓解民憂,提升民眾的獲得感。對此,先後在澳門、香港兩個中聯辦擔任主要領導職務的王志民主任深有感觸,他對媒體深情的總結說:「習主席的這些真情暖語,飽含着對港澳對國家對民族的深厚情懷和強烈擔當,也賦予了港澳『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新的時代使命。」確實是這樣,重溫習主席的一幕幕關愛往事,港澳民眾都由衷感受習主席的家國情懷和領袖擔當,由衷堅定背靠祖國的強大自信,由衷體會「血濃於水」的強烈情感!

  「成年禮」上,精彩瞬間永遠難忘

  今年「七一」期間,出席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活動的習主席,在短短49小時內出席了20場重要活動。活動之密集,十分少見。如此不辭勞苦,緣於習主席的香江情。那些動人瞬間,讓人永遠難以忘懷。

  習主席在會見香港各界代表人士時,他說:「我也沒想得出,還有什麼政治智慧,比當初採用『一國兩制』更高明的了。中央將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改變、不動搖,這個立場是堅定不移的。」這句話體現出習主席的真誠和坦蕩,既表達了對當年提出「一國兩制」設想的鄧小平先生崇敬之情,也表達了「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在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大會上,習主席把香港回歸祖國20年喻為中國古代男子的「弱冠之年」,把慶典喻為「成年禮」。又以香港俗語講:「蘇州過後無艇搭」,希望香港要珍惜機遇、抓住機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建設、謀發展上來。「成年禮」的比喻形象生動,通俗易懂,顯示了習主席一貫的平易近人的作風。「蘇州過後無艇搭」的忠告發自肺腑,可謂苦口婆心。對照香港近年來「泛政治化」現象愈演愈烈的現實,不難看出,他是真心希望香港不要折騰、少走彎路、快步向前。正如王志民主任不久前在香港新聞界慶祝國慶68周年酒會致辭中所說:「剛剛經歷『成年禮』的香港,正處於風華正茂、朝氣蓬勃的『弱冠之年』,將會多一些沉穩、少一些喧囂,多一些堅定、少一些懷疑,多一些從容、少一些焦慮。」

  「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習主席在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上的這一表態,更是令人信心滿滿。對於愛國愛港者來說,這句話堅定了實踐「一國兩制」的決心;對於徘徊猶豫者來說,這句話指明了實踐「一國兩制」的方向;對於炒作「中央收緊『兩制』空間」的人來說,這句話令謠言失去市場。這一堅定表態,體現出中央在港澳問題上的大度、坦然、自信和從容,體現出中央對兩種制度「可並行、能共贏」的初衷,體現出習主席作為大國領袖的寬廣視野和寬闊胸懷。

  時隔一百多天,在香港,無論是近距離見過習主席的代表人士,還是通過媒體一睹盛況的普通市民,對這些動人瞬間記憶猶新,為習主席、為中央、為祖國點讚的聲音更多、更密、更響了!

  關鍵時刻,「挺港」「挺澳」全力以赴

  習主席對港澳同胞的關愛,更多的體現在關鍵時刻全力「挺港」「挺澳」。

  對於香港來說,何為「關鍵時刻」?眼下就是「關鍵時刻」。從時間坐標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香港遇到經濟增長乏力、創新能力不足、國際競爭力下滑等困難,傳統優勢正在衰減,互聯網時代的新優勢尚未形成;從空間的坐標分析,發達國家的經濟不景氣,以及「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衝擊着香港的金融、貿易、航運等產業,而北上廣深等內地城市的異軍突起,也給香港帶來競爭壓力。是搭乘國家發展快車、還是「坐困愁城」?是聚焦經濟民生、還是熱衷「政治爭拗」?香港確實走在了十字路口!

  在這個關鍵時刻,習主席「七一」期間來港時多次強調,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發展戰略中發揮優勢和作用。習主席還表示,中央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為香港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和便利。習主席在會見新任特首林鄭月娥時,還專門就如何務實推進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打造綠色金融平台,在生物醫療、人工智慧等領域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地區的合作、實現互補共贏,作出了明確指示。既給予政策,又關注落實,習主席的「挺港」之舉讓港人滿懷感激!

  今年八月,一場53年未遇的風災,給美麗的澳門造成重創,大風肆虐,海水倒灌,淹沒了道路橋樑,衝擊着民房街道,奪去了10人性命……澳門特首崔世安主動向中央提出由解放軍駐澳部隊協助救災工作的請求,很快獲得習主席的親自批准和中央政府的批覆。駐澳門部隊千名官兵深入大街小巷救災,各類救災物資迅速從內地運抵澳門。危難時刻,習主席的「挺澳」之舉,令澳門同胞感動不已。

  「一枝一葉總關情」,「血脈相連是一家。」習主席「一直牽掛」的深情溫暖特區同胞人心。在喜迎十九大之際,港澳兩個特區人心沐春風,前路更光明!

  本文作者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港區上海市政協常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