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豬欄變民宿 體驗客家文化

時間:2017-09-21 03:15:12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政府近年藉修復位置偏遠、具歷史價值的鄉村,提供深度的文化旅遊體驗

  「豬欄」都可以變民宿!逾300年歷史的沙頭角荔枝窩村將發展成「客家文化體驗村」,部分村屋更破天荒獲批作民宿用途,首階段將復修三間「豬欄」,若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順利進行,料今年內可動工。借出「豬欄」作民宿的原居民「春哥」表示,「只要加以粉飾,就可以住得。」他希望透過民宿,供市民、遊客入住後,深入認識客家文化,而非流於表面的一日遊景點。

  發展生態旅遊成為全球趨勢,香港政府近年致力推動復育偏遠鄉郊環境,透過修復一些位置偏遠、具歷史價值的鄉村,提供深度的文化旅遊體驗。位於沙頭角的荔枝窩村,早前獲城規會「開綠燈」,有條件批准鄉郊基金復修村內12間村屋,發展民宿,並提供客家文化體驗課程,成為鄉郊民宿生態旅遊首個試點。

  論結構堅固 豬欄勝村屋

  荔枝窩社企暖窩顧問(前創始董事)麥欣欣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計劃在城規會成功過關,如同一支強心針,有關民宿設計、規劃及與村民簽訂合約等程序,已經展開,經建築師實地視察評估後,首階段鎖定三間單層「豬欄」,率先進行復修工程。

  該三間「豬欄」由原居民「春哥」借出,位於村內的側入口「西門」,麥欣欣稱,自從「春哥」舉家在數十年前遷出後,現已荒廢。雖然雜草叢生,但建築物的基本結構、堅固程度,均較其他村屋好,「四幅牆都完整,只要加以粉飾,變成起居間的樣貌,就可以住得」。反觀村內有過百年歷史的村屋,外牆剝落、泥磚因風化而倒塌,「復修之餘又要顧及保育,難度好高。」故認為「豬欄」是理想的「入手」地點。

  「春哥」還借出三幢村屋,全是過百年歷史,部分已重新裝修,但保留木門、木橫樑、20年來用於製作茶粿的木樁,滲透出客家風情。

「食餐客家菜 都係一種感受」

  「春哥」說,民宿是發展客家文化體驗村的必要配套,「一日遊入嚟行個圈,轉個頭就唔記得啦,因為冇時間感受」。他認為走馬看花,流於表面,無法深入細味客家文化,「同村民傾下偈、食餐客家菜,喺巷中穿梭,都係一種感受,而唔係趕頭趕命。」透過參與親身落田、手織藤籃等課程,可以感受客家人生活,享受與世隔絕的寧靜環境。

  要感受文化,少不了「食」,荔枝窩現有的一日遊行程,可品嘗傳統客家菜,例如生滾雞粥、炆五花腩、客家鹹雞等,食飽又可以試試村民親手造的茶粿、豆腐花,喝村民自家製的洛神花茶,追求新穎的,可嘗「蝶豆花」特製飲品。未來,除了「食」,遊人還可親手造茶粿。

  荔枝窩村建築物在香港碩果僅存,約211間村屋以「三直九橫」的巷弄分隔,部分已屹立過百年。麥欣欣稱,這些建築標誌了三個年代,樓齡逾百年的建築物,由泥磚砌成,單層連閣樓;50年代開始用石屎,但兩者均有金字瓦頂及木結構,瓦頂沒用上一根釘,卻「打風都打唔甩」,是香港少有的傳統建築藝術;近代興建的村屋則採用平頂設計,村內約有10間。

  麥欣欣稱,村屋內部的木結構,感覺樸實,但也為民宿帶來消防隱憂,復修團隊正研究消防問題,希望既可保留村屋,又符合消防條例。而為防入村人潮過多,破壞鄉村的氛圍面貌,團隊考慮將來採用預約形式,不設「walk-in」安排。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