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三億元打造的西九文化區表演場地「自由空間」預計將於2019年開幕,為西九再添新拼圖。「自由空間」設有全港最大黑盒劇場,佔地670平方米、高9.5米的多功能表演空間,最多可容納900個站位,戶外大草坪可變身成為大型表演場地,讓上萬觀眾坐在草地上輕鬆欣賞露天音樂演奏、舞蹈表演及電影放映等。西九文化區行政總裁栢志高表示,黑盒劇場會優先接受藝術團體申請,希望吸引年輕觀眾。/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坐落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中央的「自由空間」今年七月平頂,昨日首次開放傳媒參觀。設施樓高三層,設有三個不同大小、專為中小型表演而設的黑盒劇場(意指專為小型及實驗劇場而設的表演場地),以及還有專為現場音樂表演而設的音樂酒吧Live House。其中設於大樓地下的「大盒」佔地670平方米,可用高度9.5米,是全港最大、最高的黑盒劇場,可提供450個座位或900個站位,適合作高空表演及多媒體演出;「中盒」及「細盒」則位於二樓,分別可容納約100個座位,可作綵排及中小型表演場地。
戶外草地可變大型觀眾席
「自由空間」亦設有戶外舞台,大樓的西面牆身可變身電影屏幕或大型表演背景,上萬觀眾可坐於大樓外的草地上輕鬆欣賞露天音樂演奏、舞蹈表演及電影放映。「自由空間」預期可於2019年第二季落成,將成為文化區內繼戲曲中心後第二個落成的主要建築。毗鄰的藝術公園亦會配合「自由空間」的落成時間,會分階段開放。
栢志高表示,「自由空間」造價約三億元,連同其他相關工程包括藝術公園、M+展亭等,總耗資約十億元,現時工程進度良好。「自由空間」場地會優先批給藝術活動租用,以吸引年輕人為主,具體安排有待公布,但強調租金是中小劇團也能負擔的。
西九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稱,除硬件設施外,西九近年致力推動文化區的軟件發展,包括透過「自由約」等活動,逐步建立西九文化區的觀眾群及表演內容。新一季的「自由約」昨日開鑼,將邀請本地和國際音樂人表演。
茹國烈補充,今年首推「卡式帶」紀念品,收錄六隊本地樂團的部分演出歌曲,並開設懷舊「卡式帶」工作坊,讓觀眾親身體驗懷舊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