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對組織、參與非法集結活動的黃之鋒、周永康、羅冠聰作最終判決。三人改判即時監禁六至八個月。
對於法庭的最終判決,三人並未表現出一絲悔過之意,反而感到榮耀至極,甚至高喊「希望始於人民,改變始於抗爭」的口號繼續企圖煽動民眾「堅持抗爭」,「爭取民主政治」。如果說,是次判決為三位年輕人罪有應得,當代部分香港年輕人對國家缺失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是社會大眾應思考的議題。
近年來,一些好事之徒將「香港人」的概念曲解為種族認同,甚至將「香港人」和「中國人」放在對立面,將香港凌駕於國家主權之上,其言下之意就是否定自身「中國人」的身份認同。社會上出現嚴重的歪風邪氣,一小部分人以追求心中所謂的「信仰」、追求所謂的「自由」,並以此為藉口,肆意作出違法行為。
一些香港人,特別是部分新一代香港年輕人之所以缺失對國家的認同感,歸根結底是對「國家」這一概念缺乏認知。自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後,採用「一國兩制」的社會制度,旨在維持香港的經濟繁榮與社會穩定。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草基本法,到香港回歸,再到1997年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疫潮」,國家都是香港的堅強後盾。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在遵守社會秩序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溝通,放下偏見,化解鬱結,增進理解,才是最有效解決方式。只有在理解了自身的立場,擺正了自身位置,遵守法律與社會制度,才能獲取更多空間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