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早產媽媽設「家友愛」支援同路人

時間:2017-07-31 03:15:16來源:大公網

  圖:醫院早產嬰兒支援小組「家友愛」主席彭女士(右四)希望通過親身經歷,鼓勵早產嬰兒家長,渡過難關 大公報記者湯淩琰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淩琰報道:早產嬰兒器官發展不成熟,身體機能易生問題,父母也承受巨大壓力。洋洋四年前出生時,媽媽懷胎僅26周,需全身插滿導管靠儀器為生,留院治療15個月。洋洋的媽媽在伊利沙伯醫院協助下,成立「家友愛」CE9嬰兒家長支援小組,為同路人打氣。

  伊院的C9、E9病房分別是「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和「新生嬰兒加護病房」,伊利沙伯醫院兒科顧問護師梁瑞寬稱,該院每年接收300宗早產嬰兒個案,少於37周出生,佔該院出世嬰兒約5%。現年四歲的洋洋,精靈好動,活潑可愛,但出生時體重僅838克。媽媽彭女士說,洋洋一出生就被送入C9病房,曾因病毒感染,心肺功能指數一度驟降,經治療後好轉,但腎上腺受損,目前仍需日服三次類固醇藥。

  彭女士稱,洋洋住院的每一天,自己迷茫無助,幸得家人支持,「曾經只希望留下洋洋一條命,現在希望他可以不再吃藥。」她成立「家友愛」CE9嬰兒家長支援小組,希望通過親身經歷,鼓勵早產嬰兒家長渡過難關。支援小組有早產過來人分享經驗,節慶時探訪兒科。伊院專業治療師、社工教導父母在家中急救方法、使用呼吸機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