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說,曾在「人大」會上提議設立相關的戰爭博物館以紀念這些歷史事件,據悉廣東省、廣州市落實中。大公報記者楊州攝
大公網6月24日訊(記者楊州)由香港海珠各界聯合會與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聯合主辦,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暨紀念全面抗戰八十周年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教育活動啟動禮於今日在教育大學將軍澳教育中心舉行。教大校長張仁良,全國政協委員龍子明,香港抗戰老戰士林珍,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副部長張肖鷹、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盧寧、廣州市海珠區區常委統戰部部長盧兆華以及各界人士學生兩百多人出席活動。
林珍表示,20年前與戰友一同見證香港回歸一刻,現在原東江縱隊戰友仍在香港的不足百人,老兵的事跡、精神等要傳揚下一代,讓出生於和平時代的年輕一代,認識這段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慘痛。大公報記者楊州攝
林珍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雖把115名烈士名單放進了香港大會堂的紀念龕,但未有宣揚他們的事跡及其精神,無助本港青少年了解抗戰史,例如名單中包括一名出生於江門市的陳冠時,他為掩護戰友突圍,被日軍捕捉並遭到殺害,烈士的忠誠、意志值得學習。
近300人參與「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教育活動啟動禮。大公報記者楊州攝
林珍續說,20年前與戰友一同見證香港回歸一刻,現在原東江縱隊戰友仍在香港的不足百人,老兵的事跡、精神等要傳揚下一代,讓出生於和平時代的年輕一代,認識這段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慘痛。她續稱,政府有責任善用資源,否則老兵消失了,其珍貴的史料、見證人亦無從再得知,並呼籲港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要傳承當年戰鬥的精神。
龍子明認為,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忽視歷史教育的社會是沒有前途的社會,而認識本土歷史,除追根溯源外,不能不回顧香港曾經的苦難,反省從苦難中奮起的教訓,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出自《戰國策》,「只有懂得歷史,才能真正明白今天,只有記住歷史,才不會走回過去」,日軍侵佔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是港人最悲慘的日子,當中的香港人抗戰部分更值得港人反思的歷史,尤其是年輕一代,這方面的歷史教育有必要和及時的。
盧兆華表示,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而香港作為戰略的重要節點,要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與國家的互利共贏。大公報記者楊州攝
盧兆華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亦是全面抗戰80周年,老一輩港人經歷過抗日的三年零八個月,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尤其是在和平年代長大的港青,要認識國家和香港曾經歷承受的苦難,增強民族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