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最低工資、貧窮線、長者生活津貼;回歸20年來,特區政府不斷改善本港貧窮情況,推措施協助基層勞工,保障市民生活。勞工最關注的兩大議題,最低工資水平終於在2011年正式生效,最初為時薪28元,今年五月一日新工資水平升至34.5元;標準工時議題則隨着標準工時委員會於2013年4月成立,進入新階段,委員會負責考慮本港應否制定法定標準工時制度或其他方案,委員會的建議最終在今年初提交政府。」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
就應否立法制定最低工資水平,勞方與資方存在很大分歧,更有說法指,最低工資一旦落實,將引起失業、結業潮等連鎖反應,但這些情況最後並未如預期出現。2006年3月,勞工顧問委員會僱主代表提出方案,建議以約章機制代替最低工資立法,並將違約僱主列入黑名單予以譴責,政府接納並推出了「工資保障運動」。
活動推出兩年但並無果效,2008年政府宣布終止「工資保障運動」,並成立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對相關的機制及立法向政府提出意見。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張宇人當時曾提出「時薪20元」,引起很大爭議。工會方面則要求法定最低工資必須能照顧僱員的基本生活需要,建議時薪訂在33元的水平。
2011首推最低時薪28元
最低工資委員會於2009年3月底召開首次會議,當時有工會提出最低工資水平應為33元,有工會倡議30元左右,但商界強烈反對,有中小企團體建議23.4元。委員會討論的最後一個月,勞資雙方討論差距大幅收窄,由28至30元縮窄為28至29元拉鋸。《最低工資條例》最終在2011年5月1日正式實施,首個最低工資水平定於時薪28元。最低工資委員會須每兩年就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至少作出建議報告一次,及後的工資水平分別為30元、32.5元,至現時為34.5元。
除了最低工資,本港推動標準工時亦邁進一大步。因應社會對僱員工時太長的關注,政府於2012年11月公布《標準工時政策研究報告》,提供一個堅實及客觀的基礎,讓社會各界就標準工時議題進一步討論。為跟進報告,政府於2013年成立標準工時委員會,負責促進公眾對這複雜課題的認識和深入討論,並向政府就處理本港工時情況提供意見,包括應否考慮制定法定標準工時制度或其他方案。
標時商三年仍存分歧
標準工時委員會討論近三年,惟勞資雙方分歧一直未有收窄,勞方委員更一度退出標準工時委員會,並另外收集勞工界意見,撰寫勞方的標準工時報告。
委員只剩餘資方代表的標準工時委員會,於2017年1月27日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提出四項主要建議,包括以立法方式規定僱主與工資較低基層僱員訂立書面僱傭合約,加強保障基層僱員。委員會主席梁智鴻稱,委員會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和意見,包括勞工界直接提交行政長官的立法諮詢報告,審慎討論,作出平衡,提出以立法方式,規定僱主與工資較低基層僱員訂立書面僱傭合約。
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政府會通盤考慮報告和社會各界意見,致力在現屆政府任期內訂定適合香港社會和經濟情況的工時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