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3歲的董兆安於政府物流服務署任職司機多年,見證回歸前後情況 大公報記者張月琪攝
【大公報訊】記者張月琪報道:回歸前後,政府要職由洋人變成港人出任、政治氣氛轉變,高官舉動廣受社會關注,接載高官出入的貴賓車司機,看盡20年來的官員百態。董兆安任職政府司機近30年,曾擔任多名司局級官員的司機,現時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的司機。工作須隨傳隨到,每逢大型事故,他便要「出動」,如兩年前澳門噴射船撞浮游物,逾百名市民受傷,他接載局長趕赴醫院探望傷者。說起最難忘的任務,90年代政府遣返越南船民,董兆安凌晨接「神秘任務」,負責陪伴官員監督遣返,當日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
貴賓車司機接載政府高官,時刻須提高警覺,隨時準備出動!53歲的政府貴賓車司機董兆安於1989年回歸前加入政府物流服務署,初期在布政司署擔任司機,歷時七年左右,1996年晉升為貴賓車司機,首位負責接載的「老細」,是時任庫務局局長鄺其志。由於司機多數跟隨同一位「老細」,不論「老細」升遷或調職,所以回歸前後直到2000年,鄺其志從資訊科技及廣播局離職,董兆安才轉而服務時任行政署長尤曾家麗。
接載尤太的車程,一載便是十年,直至尤太於2010年離開公務員隊伍。他形容,尤太為人親善隨和,二人關係猶如家人,「每逢過時過節,尤太都會買多盒年糕、月餅畀我,見我咳幾聲,又會主動關心我,關係好好。」他說尤太不拘小節,沒有架子,有時不用專車接送,自己駕車出入。
尤太退休後,董兆安返回物流署接載首席法官的團隊,至2015年,他再度「出山」,服務的「老細」是運房局局長張炳良。運房局局長的職務貼近民生,爭議較大,作為他的司機,工作也變得富挑戰性。他眼中的張炳良是默默耕耘的局長,幾乎每次上車就立即看文件,處理工作。
難忘90年代「神秘任務」
運輸交通常有突發事故,他較為印象深刻的是早前的躉船撞汲水門橋事故,當晚八時許,他已送局長回家,回程途中收到局長新聞秘書來電稱,局長有可能到現場視察,幸因工程人員發現大橋沒太大問題,很快重開,便不需折返。另一次是澳門渡輪撞船致多人受傷,正值星期日晚上,八時出動接載局長到東區醫院探望傷者,當時情況緊急,新聞秘書與局長非常緊張事件,不斷跟進事態變化,結果等到凌晨一時許,才送局長回家,數小時後,他再接局長上班。
不過,最令他難忘的車程,是初出茅廬時,正值港英政府準備遣返越南船民。一個晚上,他突然收到上司電話,着他在凌晨12時許前往布政司署,接載兩名神秘人,「當時上司叫我什麼都不要問,只需聽從他們(神秘人)指示出發便可」。當晚,他接載兩人到豐力樓,即當時安置船民的中心,門外已有多名記者守候,鎂光燈閃個不停,兩位神秘乘客留在車廂,監視有關人員將船民押上「難民車」,當時氣氛緊張,如臨大敵。其後,他跟隨「難民車」駛至啟德機場的停機坪,神秘乘客一直在車廂內,全程監視遣返行動。直至今天,他仍不知道兩名神秘乘客的真正身份,成為一個無法解開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