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聖人也難免有錯

時間:2017-05-17 03:15:26來源:大公網

  早前43歲求肝女病人鄧女士獲善心女阿甄捐肝及一位無私者捐出屍肝,先後兩次換肝手術延續生命,盡顯人間大愛。筆者希望更多同路人無私捐獻以及如同交稅一樣,是市民履行公民責任之一,毋須特別申請註冊,只需年齡屆滿便會自動生效的「預設默許」機制的方案。政府亦會在這兩個月展開就有關器官捐贈的諮詢,包括預設默許捐贈機制、法定捐贈年齡、交叉捐贈等議題。對病人來說,的確是一個喜訊。

  鄧女士換肝事件,雖引起社會關注,近期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人數有所上升。不過,人數上升不代表呼籲器官捐贈的工作足夠,近期就聯合醫院開漏藥及隱瞞的事件曝光後,有網民發動集體拒捐行動,過去一星期有247人取消器官捐贈的登記。筆者認為醫療事故不應與器官捐贈混為一談,一些人做了錯事真的與病人無關連,否則對正在為生存拚搏的病人不公。

  筆者在小學時老師常教誨:「聖人也難免有錯,凡事也應給予包容。」雖然說醫學比以往進步了不少,但醫生也是人,也有犯錯的一天。我們應該嘗試退一步想多一想,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人是從來就不會犯錯的呢?我們多多少少也會有做錯事的時候,而當我們犯了錯,願意改正的時候,是不是也希望有人願意接納、原諒我們?更何況在人為情況下可能有某些沒有人看到的原因。

  香港每天有超過二千名病者急切需要器官或組織移植。若得不到合適器官,他們只能在疾病和等待中掙扎,依賴儀器和藥物延續生命,有些病者更會很快離開這個世界。香港人以「大愛共融」見稱,換着是我們的家人,大家忍心見其受苦嗎?所謂「人心肉造」,相信犯錯的醫生也是十分難受,我們應給予機會及找出犯錯的原因,防止類似事情重演。筆者相信受影響人士也不希望是次事件影響社會對器官捐贈的熱心。希望市民繼續支持器官捐贈,攜手發揮香港人大愛共融的精神。

  高松傑 香港菁英會理事、音樂堂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城市智庫成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