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獨家觀察|張德江三點寄語意蘊深遠切中肯綮

時間:2017-05-09 18:42:43來源:大公網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鄭曼玲報道:9日上午,正在澳門視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與澳門社會各界人士舉行座談。他在講話中作出三點寄語,一是「珍惜經驗」,認真總結澳門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功經驗,爭取更大成功;二是「築牢根基」,將澳門社會愛國愛澳的基因傳承下去;三是「促進發展」,強調發展是永恆的主題,希望大家有大局意識,支持澳門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妥善處理問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

  這三點寄語內涵豐富、意蘊深遠,當中既有殷殷的期望,又有親切的鼓勵,更有深情的祝福,可謂是為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如何總結過往、開拓前行、實現長期繁榮穩定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珍惜經驗。「一國兩制」事業前無古人,沒有任何現存的經驗可資借鑒。這項開創性事業,對中央來說是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對於特別行政來說也是嶄新的歷史實踐。回歸以來,澳門一改民生凋敝、治安混亂的舊模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昌盛景象,民主政制穩步發展、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社會福利持續提升,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

  這些經驗得之不易,成績令人矚目,需要倍加珍惜,認真總結並進一步完善,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歸根結底,其成功的經驗,正是張德江委員長在講話中開宗明義所指出的——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一方面,尊重並維護中央依據基本法享有的權力,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保持特區長期繁榮穩定有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基本法所授予的高度自治權,開創「澳人治澳」嶄新局面,才能全力保障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可以說,「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戰略構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這些經驗加以總結分析,不僅可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模式,更可促使澳門、香港兩個特別行政區在未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砥礪前進。

  愛國基因  薪火相傳

  其次,要築牢根基。無論在澳門還是香港,其實從來都不缺乏愛國愛澳、愛國愛港的社會基因。

  抗戰時期,香港東江縱隊浴血奮戰,成為中國革命不可缺少的光輝一頁;澳門同胞也對大批湧入的內地難民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並節衣縮食援助前線戰士,為苦難祖國分擔重負。新中國成立後,香港、澳門作為祖國內地「走出去」的窗口,發揮了巨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港澳資本進入內地,為內地的經濟繁榮發展注入了動力;回歸之後,這份愛國熱情有增無減,特別是汶川地震時,香港澳門同胞的無私援助,更讓人體會到了血濃於水的溫暖。這一核心價值和優良傳統,正是正確處理好「一國」與「兩制」關係的思想根基,是社會得以凝聚、團結發展的向心力所在。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這充分證明了,根基不穩,難言發展。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在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中進一步弘揚社會核心價值,並以此凝聚社會共識,激發更多正能量,從而培養出年輕一代的愛國愛澳、愛國愛港人才,使「一國兩制」事業薪火相傳。

  「搭車」發展  第一要務

  再次,要促進發展。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無論對於澳門還是香港而言,安身立命之本都是經濟建設,都應將謀求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作為保持特區繁榮穩定的永恆主題。

  而對於香港和澳門而言,當前正是發展經濟的大好機會。一方面,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走到了魚躍成龍的前夕,在國際經濟政治體系中地位大大提升,正從被動的「與國際慣例接軌」走向「推動規則演化」,「一帶一路」戰略更給中國製造、中國資本走出去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另一方面,內地已走到新一輪全面改革高潮和大規模產業轉移的階段,覆蓋全國的高鐵網標誌着港澳和珠三角經濟資源向內陸轉移的通道全面開通,粵港澳大灣區合作面臨全面升級。

  在此關頭,港澳地區若能抓住機遇,順勢而上,在「國家所需,自身所長」的結合點上積極作為,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站上國家經濟發展的廣闊平台,就必定能再次起航,實現新一輪騰飛。

  圖:今日澳門各大報紙頭條(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錢紀廷攝

  可以看到,張德江委員長提出的三點寄語,切中肯綮又語重心長,既體現對港澳當前形勢的充分掌握,又釋放出中央進一步維護港澳繁榮穩定的信心和決心。雖然是在視察澳門期間面對澳門各界所講,但細品之下便可意會其良苦用心,值得香港各界深思。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