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治痛風藥新勝舊 東華促政府加強推廣

時間:2017-04-10 03:15:16來源:大公網

  圖:東華三院風濕科專科醫生葉文龍(左)指,「痛風石」一般於腳趾和手關節等位置出現\大公報記者趙凱瑩攝

  【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關節紅腫劇痛?有機會是痛風的徵兆!痛風目前未有根治方法,患者只能靠藥物控制病情,惟公立醫院沿用的藥物有機會引致嚴重過敏而死亡,有風濕科專科醫生指,由於藥價較高,即使有新藥取代,公立醫院亦未有改用,加上普遍患者不知可選用新藥,冀政府加強新藥推廣。

  年約60歲的陳先生,曾任職地盤工人,因長期戶外工作少飲水,加上多肉少菜,尿酸濃度較正常水平高逾一倍。他因腳腫疼痛到公立醫院求診,確診為痛風,獲處方「別嘌醇」,但服藥一個月後,口腔生瘡,嘴邊潰爛及皮膚發炎,於是自行停藥。但沒藥物控制,腳趾和手關節出現「痛風石」,甚至難以步行。他後來在醫療講座獲悉有新藥「非布司他」,隨即找專科醫生處方,目前已服用一個多月,未有副作用,效果非常好,尿酸度數維持正常水平,已可正常走路。

  東華三院綜合診斷及醫療中心臨床服務總監(風濕科專科醫生)葉文龍稱,醫管局於2012年引入新藥「非布司他」,功效與「別嘌醇」相同,但不含引致過敏的副作用,較舊藥安全。目前舊藥「別嘌醇」藥價約每月50元,新藥「非布司他」則約500元,公立醫院未有全面改用新藥,而新藥須由風濕科專科醫生處方,及服用舊藥後有敏感症狀之病人方可配得,不少病人根本不知道有新藥存在。他指全港現有約50萬人患痛風,但僅約1000人獲處方新藥,希望政府加強推廣新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