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不明產地凍肉通街賣

時間:2017-03-26 03:15:30來源:大公網

  圖:市民昨日如常購買凍肉。不過,市面有凍肉包裝未有標明產地來源(小圖) 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為恢復市民對巴西凍肉信心,政府於前日公布即時回收21間涉事巴西廠房肉類,惟本港市面昨日仍有出售相關產品,部分凍肉舖的「散裝」凍肉無按規定標示產地。食物安全中心仍在與本地進口商聯繫,跟進回收凍肉安排,重申業界若繼續出售需回收肉類,可能觸犯《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最高可被罰款五萬元和監禁六個月。零售凍肉商稱,至今未收到政府相關回收指引,「隨時觸犯咗法例都唔知」。

  大公報記者 張琪 徐曉彤

  巴西「黑心肉」事件引起全港聚焦凍肉安全問題,本報記者走訪多個街市,發現大部分凍肉包裝都有標明產地來源,但仍有不少散裝凍肉,如雞翼、雞扒等,未有標明產地來源。在灣仔街市一間凍肉食品公司,店內有出售預先包裝、標籤「雞柳」和「大胸肉」的凍肉產品,但標籤上並無註明產地,記者以顧客身份向店員查詢產地時,店員只一味強調並非來自巴西,不清楚確實產地。

  難以統計已進口數量

  有凍肉界人士向記者透露,行內的進口商、批發商及零售商均可能仍出售相關產品。他透露,產地和生產日期等資訊,進口商最了解,批發商與零售商可能全不知情,因為「呢個過程牽涉到唔少商業秘密,好多人都唔會講,有時連批發商都未知」,結果是一些原來涉事的凍肉產品,可能在店家不知情下在市面出售,目前也難以統計該21間巴西廠房已進口香港的產品數量。

  食安中心發言人表示,正與本地進口商聯繫,跟進回收。不過,若業界繼續出售需回收肉類,有可能觸犯《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最高可被罰款五萬元和監禁六個月。發言人強調,中心會繼續與巴西當局及業界保持聯繫,待巴西當局提供更詳細資料,會作進一步風險評估,適當調整跟進行動,包括考慮縮小進口禁令範圍。

  仍有批發商售巴西凍肉

  惟業界人士未收到政府的正式通知。香港凍肉海鮮批發零售商會前秘書長鄭興稱,政府雖然公布措施,但截至昨晚八時,仍未收到政府聯絡,賠償方案等指引均未公布,「隨時觸犯咗法例都唔知」。他稱昨日仍有批發商出售巴西凍肉,難以百分百肯定不涉及巴西「黑心肉」的21間廠房,「呢兩日巴西凍肉都唔平,都仲比平時貴30%」。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稱,事件主要涉及巴西官員被調查發現,在發出食品衛生證明時涉嫌貪污行賄,並非食物安全問題。目前,本港市場上使用的巴西肉類,分別來自當地逾千間廠房,僅靠食安中心職員處理相關回收工作亦存有不少困難,暫時只能維持預防性禁止入口。

  巴西黑心肉事件發生以來,食安中心至今抽取了54個樣本,全部測檢結果合格。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