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巴西問題凍肉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但輸港凍肉與零售點儲存凍肉本身也問題多多。本報記者巡查多間凍肉店,發現有預先包裝的凍肉未有貼上標籤,生產地與保質期成疑,多間連鎖超市的開放式凍櫃,冷凍溫度也不一,跟凍肉包裝上的「保持冷藏於攝氏-18度或以下」標示不符,恐會影響保質期。
本報在巴西凍肉風波後,一連兩日巡查市面多間超市和凍肉店,包括惠康、大昌、佳寶、街市凍肉舖,首天以隨機抽查方式,抽查是否貼有足夠標籤,以及凍肉有否已過食用日期;第二天以溫度計,量度開放式凍櫃(即沒上蓋)的溫度,了解是否符合食物包裝所示「必須儲存在攝氏-18度或以下」的狀態,記者每次均等候約三分鐘或以上,待溫度計量度靜止時,讀取量度溫度。
無標示生產地及食用日期
首天的標籤測試,記者在九龍城的佳寶食品超級市場,發現一款以保鮮紙包裝的原塊雞扒,未有貼上生產地及食用日期,凍櫃也只寫上食品名稱與價錢,涉嫌違反《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第132W章),根據現行法例,除非獲得豁免,否則所有預先包裝食物必須列出食物名稱、配料表、保質期等資料,否則最高刑罰可被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記者連續兩日向佳寶食品超級市場查詢,至昨晚截稿前尚未獲回覆。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認為,上述保鮮紙包裝的原塊雞扒,已屬預先包裝,未有標示產地、生產及食用日期,已屬違規,「所謂預先包裝,是方便零售商儲存食品,所以必須將資料標示清楚」。
最佳食用期過期半年
本報並在一間街市凍肉店,發現一款產自蘇格蘭的野生鹿肩肉切件,其「此日期前食用最佳」是2016年9月13日,換言之已過了「最佳食用日期」六個月,由於存放已久,該包裝側面更錯誤貼上內容不符的「巴西豬大腸」,情況混亂。店方人員其後匆匆收起該產品,又辯稱:「呢塊凍肉唔賣!」
凍櫃溫度方面,記者巡查多間超市,其中在馬鞍山及北角的惠康超級市場的開放式凍櫃,量度發現未達包裝食品標明「保持冷藏於攝氏零下18度或以下」,其中在一款存放「美國雞中翼」的小型凍櫃,在等候三分鐘後,錄得-9.5度,記者其後在位於北角的惠康店,以同樣方式測試一款較大型的凍櫃,錄得-16度,但仍低於-18度的水平。記者之後在北角的大昌食品市場測試,在一個凍櫃錄得-5.7度的水平。
惠康發言人回覆本報記者查詢時強調,「食物安全是惠康的首要原則。為確保食物品質,有既定的冷凍貨品儲存指引,並於櫃內設有溫度計,職員會每日進行四次例行檢查,以確保溫度合乎要求,亦會對冷凍貨品作定期抽樣檢測,以確保品質安全」。大昌行則回應稱,「有指引要求各分店,每天必須定時檢查各急凍及鮮凍櫃的溫度,急凍櫃的溫度必須達攝氏零下18度,並且在每晚關舖前,各急凍開口櫃必須蓋上其櫃附有的冷凍簾,以保持急凍產品於關舖後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