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就垃圾徵費專用垃圾袋被質疑是製造更多垃圾,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專用膠袋將採用本地廢膠回收物料製造,可以降解,生產商由公開招標形式產生。就工商業樓宇需採用「按量」收費,廢物處理業協會主席譚志華預計,私營垃圾運輸商每月垃圾費近24萬,料業界難以負擔,建議政府劃一「按袋」收費,免卻運輸商因為商戶墊支而無法運作的機會。
黃錦星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政府未來會為膠袋生產進行公開招標,由多於一間本地公司,按同一規格生產,並計劃於生產過程加入環保物料,成分中約五成為本地廢膠回收物料,令膠袋可以降解,以達至本地環保循環經濟。
根據政府建議,工商業樓宇將按垃圾重量計算「入閘費」,譚志華批評,這將加重中小企或個體戶經濟負擔,因目前一般廢物車每天會進入垃圾專運站兩次,每次運載10噸垃圾,即每日垃圾費為7900元,一個月約24萬元,而運輸商一般需於提供服務後60日才能收回費用,故對於每月僅有二、三萬元利潤的企業而言,十分吃力。
他又指,垃圾壓縮車每日到20至30個收集點收集垃圾,難以量度每個收集點的垃圾量,向客戶收費時也難以公平攤分,建議政府直接向垃圾產生者徵費,運輸商只擔任提供數據的角色。他強調,業界一直建議劃一採用「按袋」收費,難以理解為何政府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