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政府鼓勵非政府機構透過成立社會企業為殘疾人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大公報訊】殘疾人士重返社會並不容易,勞工處由去年九月起向殘疾人士提供情緒輔導服務,截至去年11月底已有28人接受有關服務。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表示,政府致力建立無障礙環境,包括硬件、軟件以至文化思維上,也體現出平等、共融的精神,幫助不同年齡層、不同殘障類別的殘疾人士發揮所長。
28人接受情緒輔導服務
蕭偉強昨日出席一活動致辭時表示,政府致力建立無障礙環境,每年復康服務整體經常性開始不斷增加,政府由2007/08財政年度166億元,至2016/17年度301億元,增幅達81%,協助殘疾人士更好發揮所長。他續稱,政府在推動殘疾人士就業方面,以為殘疾人士提供技能訓練及支援服務為政策目標,使他們憑自己的能力覓得合適工作,及為其僱主提供協助。
他又稱,去年九月委託香港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為有需要的殘疾求職人士提供深入的心理/情緒輔導,以紓解源於其殘疾情況、個人或家庭問題的情緒困擾,令他們能專心尋找工作及盡快融入新的工作崗位。截至去年11月底,共有28名殘疾求職人士獲安排接受有關的輔導服務。
至於支持殘疾人士創業方面,蕭偉強又稱,政府會在2017/18年度向「創業展才能」計劃額外注資一億元,並將每項業務的最高撥款資助由200萬元增加至300萬元,同時把計劃的監察期由五年延長至六年,以鼓勵非政府機構透過成立社會企業為殘疾人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