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2030年減排目標 碳強度降70%

時間:2017-01-21 03:15:15來源:大公網

  圖:政府昨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黃錦星(左三)指政府將研究調整發電燃料組合,降低燃煤比例/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大公報訊】記者謝進亨報道:政府昨日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以應對氣候的中長期變化,目標是在2030年時把本港的碳強度由2005年水平降低65至70%,相等於絕對碳排放量減少26%至36%,人均碳排放量由現時約6.2噸,減至介乎3.3至3.8公噸。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預計,本港碳排放將於三年內達至頂峰,認為藍圖定下框架,有助下屆政府推動。

  黃錦星說,政府將研究調整發電燃料組合,降低燃煤比例,目標是2030年時可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3%至4%。顧問研究顯示,在果洲群島以東及南丫島西南水域,分別可興建200兆瓦及100兆瓦的離岸風電場,每年可產生共6.6億度電,造價估計100億元。石壁水塘及船灣淡水湖可安裝浮式太陽能板,安達臣道石礦場斜坡可安裝太陽能板等,推動太陽能發電,工程造價未確定。

  至於2030年具體能源組合,黃錦星稱,有待與兩電利潤管制協議塵埃落定。至於有傳當局再研究向內地買電,他稱,很多國家的大城市都有與發展區域合作供電,既可改善空氣質素,也可減少碳排放,是世界趨勢。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歡迎氣候行動藍圖的目標,指可再生能源現佔整體燃料不足1%,政府可更進取地於2030年前,令有關比率增至最少5%。該會建議政府在2018年後的管制計劃協議,引入「上網電價」,回購所有透過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令擁有適合安裝太陽能板天台的業主,自行安裝太陽能板,將產生的電力售給電網。

  思匯政策研究所認為,新目標看似比2020年目標更進取,但政府應公布天然氣發電設施在未來數年至2020年相繼投入生產後,估算年碳強度和碳排放數據,讓公眾比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