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政府決定出資在將軍澳預留土地上興建中醫院,並以招標方式挑選非牟利團體營運
本港中醫藥發展依然是《施政報告》焦點。政府計劃邀請醫院管理局協助將軍澳中醫院興建,並以招標方式挑選合適的非牟利團體負責推展和營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綜合去年收集非牟利團體普遍意向書認為初期融資壓力過大,至少需要40億至50億元,令政府「轉軚」同意出資興建,望能在明年年內進行招標,惟政府至今仍未決定出資方式及額度。
料供400病床 2018招標
將軍澳中醫院發展討論已久,《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決定出資在將軍澳預留土地上興建中醫院,並邀請醫管局協助,以招標方式挑選非牟利團體負責推展及營運。政府消息人士指,預計項目可分階段提供400張病床和門診服務,並計劃在2018年進行招標。根據去年的非牟利團體遞交的意向書,中醫院成本為40至50億元,令不少潛在投標者止步,故政府經商討後,選擇出資推動中醫院發展。不過,政府仍在商討出資方案,包括全數資助、借貸或混合模式。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兼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主任胡志源稱,非牟利團體資金儲備一般難以達到創立中醫院的要求,故政府計劃出資協助,有助吸引非牟利團體參與。同時,醫管局若參與出資,有助在中醫院經營時擔任引導及監管的角色,「醫管局有豐富嘅醫院管治、同臨床管理經驗,對中醫院而言都係好事」。
胡志源又稱,已聽聞醫管局成立專責小組,負責統籌發展將軍澳中醫院事宜,不過所有事務仍在商討中,暫時未有任何方向。
研發國際認可中藥標準
至於本港中醫服務發展,《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繼續透過中醫教研中心,為市民提供以「循證醫學」為本的中醫基層醫療服務,並會撥款給醫管局,繼續推行和擴展「中西醫協作項目先導計劃」,以汲取更多有關中西醫協作治療和中醫住院服務營運的經驗。
同時,政府亦積極籌劃由衛生署管理的政府重要檢測中心,利用先進的科技並通過科研研發國際認可的中藥與其產品的參考標準,透過技術轉移加強中藥業界對其產品的品質控制,藉此建立香港中藥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