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盧寵茂教授履新擔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這位國際換肝權威多年來與范上達教授成功改良成人活體肝移植的外科技術,醫術精湛,挽救垂危病人重獲新生,為此屢獲獎項,堪稱港人之光。盧教授以前接受訪問時曾形容港大深圳醫院是其「Dream Hospital」(夢想的醫院),較現代化,在內地醫療改革中亦有重要角色。衷心祝願盧院長在新崗位上發揮潛能、實踐理想。
香港是一處福地,雖然地少人多被稱為「石屎森林」,然而市民健康質素良好。據報道香港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八十一點二四歲及八十七點三二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之冠,其中優質之醫療服務居功至偉。廣大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敬業精神在周邊地區堪稱首屈一指,醫療優勢顯而易見,港人應珍惜這一份美譽。近年來很多東南亞城市均努力發展「醫療服務」產業,香港政府亦曾將「醫療服務」列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中,惟目前來看還是新加坡領先一步,已成功吸納大批東南亞高消費力病人到新加坡就醫,值得我們反省。
香港的醫療能維持高水準,其中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兩所具國際水準之醫學院功不可沒,每年有無數高材生爭相入讀,經嚴格規範化培養再進入醫療系統服務市民,兩大教學醫院瑪麗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之醫療技術都享負盛名,為市民帶來福祉。近年香港積極開拓醫護服務新模式,二○一四年香港中文大學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慨捐港幣十三億元建設「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預計二○一九年落成使用,成為全港首間非牟利及自負盈虧之教學醫院。敝家族慈善基金亦在該院捐建「方譚遠良急診室及二十四小時診所」和「潤良健康教育中心」,為造福市民略盡綿力。
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寶藏,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更勝一籌。香港政府早在二○一四年《施政報告》已提及預留將軍澳百勝角土地發展本港首所中醫醫院,今年的《施政報告》亦有重提,並刊憲邀請志願非牟利團體提交發展中醫院意向書。敝家族基金鼓勵香港浸會大學努力爭取已定建於將軍澳之香港中醫院建設及營運權,若投標成功,亦將予以捐資支持,為推動香港醫療多元化發展出一分力。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生活壓力倍增,精神健康下降,憂鬱症、思覺失調等精神病患者與日俱增,影響社會安定和諧;閱十二月二十二日大公報《精神科醫療市場潛力不俗》一文,獲悉中國現時有過億人患有精神方面疾病,最常見的都與焦慮、情緒不穩、濫藥及精神紊亂等有關;另外隨着人口老化,柏金遜症(老人痴呆)日益普遍,給病人及家屬帶來很大的痛苦,故此加強精神科醫療研究與服務亦刻不容緩,值得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重視支持。在此呼籲本港富商或熱心人士慷慨捐資,贊助本港各高校之醫學研究,令廣大病患受益,實乃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