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葛珮帆(左三)收到超過20多名市民求助,指停用某護膚產品後,即時出現嚴重皮膚過敏。右三為周浩鼎
【大公報訊】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及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收到超過20多名市民求助,指停用某護膚產品後,即時出現嚴重皮膚過敏,治療多月才痊愈。有初為人母的受害人指,事後曾求診,醫生懷疑她類固醇中毒;有受害人向消費者委員會、海關、衛生署求助,均不得要領。葛珮帆形容事件是冰山一角,又直指部門互相卸責,已向海關及衛生署投訴。
葛珮帆昨日指,涉事是「SUIXXX HXXX水X肌」護膚品,包裝成日本產品,但沒註明產地。網上有近300人亦聲稱在停用同一產品後出現同樣情況,當中有受害人要花費幾千元向醫生求診,醫生懷疑是類固醇中毒或激素過敏,要治療多月,令受害人十分困擾。
受害人李小姐(化名)形容,使用護膚精華時皮膚「好有光澤」,九個月來每日用三次。上月停用後,翌日臉部即感「又痕、又痛、又乾」,其後長滿含膿暗瘡。她兩次求診,醫生懷疑是類固醇中毒,着她須像「戒毒」般,逐步減用類固醇,皮膚需一至兩年才能康復。她稱使用該產品期間有餵哺母乳,擔心嬰兒亦受影響。
葛珮帆稱,事件反映當局對護膚品或化妝品監管不嚴,必須檢討。由於事件影響人數眾多,產品物質未明,她已聯同受害人向海關及衛生署投訴。
立法會議員周浩鼎對監管部門抽查力度不足及推卸責任,感到驚訝,要求政府正視。他呼籲市民若面對同樣情況,應先求醫,亦可向民建聯舉報,該黨會繼續跟進。
消費者委員會資料顯示,今年首十個月,收到242宗涉及護膚用品的投訴,較去年同期的141宗,增加72%,投訴涉及護膚品質素變差、懷疑假貨、產品過期、不良銷售手法及送貨延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