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文軒報道: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港澳台粵青年領袖交流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丁新豹指出,香港年輕人應傳承孫中山的愛國主義,增加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
來自粵港兩地的專家學者分享了對孫中山精神的看法。丁新豹表示,孫中山的中學及大學教育都在香港完成,他曾先後就讀於香港的拔萃書室、中央書院和香港西醫書院,而正是這一段經歷,孕育了孫中山未來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業,畢生為國家和民族奮鬥。
丁新豹認為,教育不僅對個人,對整個社會都影響重大。他聯想到目前香港的社會現象,對部分年輕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難以理解。他指自己成長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情況與現在很不一樣,老師很重視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學生對國家的發展也很關心,認為現在可能是老師或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丁新豹坦言,要改變這一現狀並不容易,但認為香港的年輕人還是需要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而孫中山就是年輕人愛國的榜樣。
另外,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孫中山研究所副所長趙立彬認為,孫中山一生的奮鬥在於使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國家,其奮鬥歷程給後人帶來許多啟示,包括樹立高遠目標,開闊視野,如把民族主義發展成中華民族的國族概念,使整個國家有大一統的取向,「這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