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路政署重申粵港澳三地政府及負責大橋主橋工程的大橋管理局一直對工期進行梳理及評估,並已向由國家發改委主持的跨部委港珠澳大橋中央專責小組匯報
資料圖片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工程證實延誤,路政署昨晚承認,工程存在技術困難,工期壓力非常大,南面連接路未能與港珠澳大橋主橋的完工時間互相銜接,北面連接路亦未能按原訂計劃於2018年底完工。署方強調,來自大橋車輛仍可取道機場島現有道路,故不影響港珠澳大橋如期於明年底通車。有立法會議員對延誤表示失望,擔心拖累其他新界西發展計劃。
大公報記者 陳卓康
路政署指,當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後,來往大橋香港口岸及大嶼山車輛,可取道機場島的現有道路,因此雖然屯門至赤鱲角南面連接路未能如期完工,但亦不會影響港珠澳大橋通車。路政署現正緊密監察工程進度,致力克服有關的技術困難,盡力追趕工程進度,並就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項目通車日期進行全面檢視。
緊迫工期須灌製2600組件
署方解釋,南面連接路施工環境複雜,承建商須於緊迫的工期內,灌製約2600件巨型的橋面預製混凝土組件,及採用多種機械及方法吊裝橋面組件,由於高架道路需跨越東涌航道、機場快線、東涌線鐵路及北大嶼山公路,承建商須確保所有相關重要航道、鐵路、公路安全及正常地運作,而因鄰近香港國際機場,亦須遵守高度限制的規定。至於北面連接路海底隧道的海床下鑽挖工程,署方指本港首次引用直徑達14米的大型隧道鑽挖機,技術要求較一般工程項目為高,遇到岩石的硬度比預期為高,亦需要面對較大水壓,影響鑽挖進度。
至於港珠澳大橋的進度,路政署指根據目前進度,評估香港段工程於2017年年底完成達至通車條件的目標不變,並重申粵港澳三地政府(三地委)及負責大橋主橋工程的大橋管理局一直對工期進行梳理及評估,並已向由國家發改委主持的跨部委港珠澳大橋中央專責小組匯報。中央專責小組高度重視港珠澳大橋完工日期,並要求三地委作最後評估,在確保工程質量及安全的前提下,解決工程建設面對的困難和風險,深入審核進度,以助確定整個大橋項目建成通車的目標日期,並上報中央,而工期評估現正處於關鍵階段,須由中央專責小組審議確定。
議員憂拖累新界西發展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新界西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對部門監管不力表示失望,認為屯門赤鱲角連接路未能與大橋同步通車,新界西居民未能及早享受方便,亦影響物流設施等新界西部分發展計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他謂,今日將會見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反映不滿,並要求官員盡快上立法會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