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董會主席、校監劉佩瓊:四川的貧困問題有地理和少數民族因素,在中央幫助下,經濟和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長遠來說,脫貧不能依賴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而是要從發展產業入手,發展多元化經濟,例如在農村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扭轉目前貧困地區過度依賴中央財政支援的情況。
前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四川是國家西部地區的發展龍頭,適合發展創新高端的科技產業,但必須引進人才,建議可參考香港利用世界各地設立的海外經貿辦事處的推廣香港做法,以國家領事館加強宣傳四川,領導外訪可接見外國留學生,吸引他們畢業後來川工作。
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四川的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在發展文化旅遊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四川經歷汶川和蘆山兩次大地震,都能快速恢復生產和發展,體現國家的制度優勢,值得人大代表去弘揚,四川未來要全方位地發展和創新,最需要做的是引進人才,同時要有本地教育的支持,特別是少數民族聚居的較落後地區。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高級顧問雷添良:四川是國家西南部中心,優勢得天獨厚,而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溝通中外的超級聯繫人,擁有大量人才,期望川港兩地政府可加強溝通合作,與香港工商團體更緊密聯繫,進一步深化川港服務業發展,並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合作、深化現代物流合作等。
胡關李羅律師行高級合夥人馬豪輝:四川是長江流域資源保護的核心區域,在進行跨越式發展的同時,要把生態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實現四川的可持續發展。四川在落實「司法責任制」時,要珍惜和愛護包括法官檢察官在內的司法工作人員,將故意徇私枉法、重大過失釀成的錯案,和一般的工作瑕疵,嚴格區分開來。
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世界很多國家經歷一、兩次大型地震或自然災害,經濟和社會發展就一蹶不振,但人口和面積都與其他國家相似的四川,經歷兩次大地震後,重建速度舉世矚目,這體現出國家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如果沒有中央強有力的領導和統籌力量,四川要在災後實現快速發展是不可能的,地震救災的先進經驗就在中國。
飛達帽業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顏寶鈴:視察蘆山震後三年的重建成果,看到村民們由臨時板房搬進嶄新的農房,他們懷着對社會感恩的心,用花生等農家食品和表演熱情歡迎我們,讓我特別感動,這也是社會主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的最好體現。四川是水果之鄉,建議四川要堅守食品安全的底線,盡量採取有機種植,政府做好統籌安排,避免同質化競爭,打造好品牌。
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四川和香港的互聯互通有三通,即一代偉人、歷史文化通,千山萬水血脈通,以及川港夢想通,在川港合作方面,應該宣傳、推廣兩地品牌,講好川港故事。四川地處「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紐帶和核心腹地,要多向港澳海外宣傳可應用於四川的國策,以便通過香港吸納海外國際資金,第三產業、高端服務業和各種專業人才。
中銀香港信託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亮星:四川現在每年可吸引平均500億元的外來投資,認為未來應爭取更多外來投資,這對推動經濟發展是很有效的,並且要推動旅遊業,繼續發展創新科技,相信未來會繼續吸引到更多來外來資金來川。四川應加強基礎建設和物流溝通,兩地要推動青少年交流。
順安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敏:上次來四川已是10年前,現在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四川有先進的科技基礎,有很好的旅遊資源條件。香港與四川省未來應該要有多一點交流、來往,相信雙方可優勢互補。
行政會議成員、民建聯會務顧問葉國謙:四川不是在大地震中「站起來」,而是「跳起來」,在危機中實現發展。四川人民也不是在廢墟上重過以往的生活,而是在更大的藍圖上奔向小康,這些都有賴於政府將災後重建和發展聯繫在一起,發揮四川旅遊的天然條件。
香港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黃友嘉:看好四川省的發展,綜觀世界發展的趨勢,主要是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文化,四川在這幾方面都有很好的條件。四川有豐富的品牌資源,例如大熊貓、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彝族文化等,一旦好好利用,可以對四川的旅遊和農產品加工帶來增值。
中聯辦社工部原部長張鐵夫:四川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旅遊業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品牌打造也是非常成功,建議省政府或有關部門,在考慮安全的前提下,在雅西高速公路的最美、最險的地方,修築一些觀光點或中途休息站,把雅西高速公路打造成一個旅遊景點。此外,四川境內應該多種植紅葉樹,講好彝族故事、西昌故事,發展多元化的旅遊。
行政會議成員、工聯會榮譽會長鄭耀棠:四川省過去幾年間先後經歷兩次大地震,但災後重建的工作卻是令人感到讚嘆,短短幾年把廢墟重建,人民精神面貌也變得充滿希望。我的感覺就是,只有我們國家的政策及制度,才可解決各樣不同的問題,沒有社會主義制度,根本就不能解決四川省過去面對的各種問題。
註:排名按發言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