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月底首屆廟宇節 展3D打印模型

時間:2016-10-17 03:15:15來源:大公網

  圖:城大學生耗時數月,利用最新3D打印技術完成廟宇模型,並在文化節展出/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報訊】記者孫凌奕報道:全港首屆「香港廟宇文化節」將於本月底在銅鑼灣維園舉行,預計吸引近五萬人參與。本港唯一的神佛像工藝師,將在文化節展示三分鐘雕刻神像面容「絕技」,廟宇工作者首次「出山」為市民介紹廟宇傳統儀式,城市大學學生用3D打印技術製作的廟宇模型也將展出,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為一體。道佛儒三教和東華三院並首度合作,集體亮相文化節,展現多元的香港廟宇文化。

  59歲的神佛像工藝師蕭炳強,八歲起隨父親學習木雕,入行半世紀,現是香港碩果僅存的神佛像雕刻工藝師。他將在文化節講解神像的基本知識,例如工藝師學徒制度、中國神像和佛像派別、神像用料等。

  「現在的神像,我看起來比較差,以前的人覺得神像造得不好,不是功德,是一種罪孽」,他感嘆,神像是宗教藝術,但現在懂得欣賞的人愈來愈少。除了講解文化,他將在現場展示三分鐘雕刻神像面容的「絕技」,並教授製作象徵祝福的蝠鼠雕板。

  每模型製作需時一個多月

  城大教育發展及精進教育處3D實驗室的學生耗時數月,利用最新3D打印技術為大坑蓮花宮、沙田車公廟、鴨脷洲洪聖古廟完成3D模型,並在文化節展出。無論是屋頂瓦片抑或裝飾物,都真實還原,做工細緻。製作隊成員陳楚媛稱,製作過程是先到廟宇實地測量,並以航拍紀錄屋頂裝飾物,再耗時100小時完成3D圖畫,單是3D打印已需80小時,每個模型製作需時一個多月。實驗室主任范子祺稱,新科技可助傳統文的傳播,吸引新生代眼球,從不同角度欣賞傳統廟宇。

  香港廟宇文化節由華人廟宇委員會及民政事務局合辦,耗資300萬元,目標吸引三萬至五萬人參與,公眾可於本月29日及30日正午12時至晚上10時,免費入場,觀賞表演與參與工作坊及講座。華人廟宇委員會文化及宣傳小組主席葉長清稱:「廟宇文化並不像表面咁嚴肅,有好玩的一面。」是次道佛儒三教總會和東華三院集體現身文化節,獨立設攤,展現香港多元廟宇文化。多間廟宇的廟宇工作者更加首度走出廟堂,講述紮馬腳、升小人等傳統習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