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石璐杉
「卉木繁榮,和風清穆」─東晉詩人陶淵明《勸農》詩中一句,形容禮賓府內的花圃再貼切不過。行政長官梁振英(CY)是難得的「城市農夫」,近五十年勤耕不輟,這也給予了他許多啟示,在品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成果的同時,亦「當思來處不易」。
添置廚餘機堆肥系統
每逢禮賓府開放日或是有賓客到訪,特首總會興致勃勃地介紹他親手種植的花果蔬菜。今次特首在禮賓府接受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兼文匯報社長、大公報社長姜在忠專訪,話題自然也少不了種植。講起種植經驗,原來CY小學時已開始跟父母學做園丁,種植綠色盆栽。談及種植帶來的啟示,CY說,中國人「以農立國」,幾千年來總結農耕經驗,得出八個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亦引用清朝朱柏廬的《治家格言》強調:「當思來處不易」。特首說:「農民十分十分辛苦。現在農產品價錢很低,城巿內造成大量浪費,很可惜。」正是清楚如此的不易,特首在禮賓府添置了廚餘機、堆肥系統和碎樹枝機等環保設施,減廢節能的同時,讓枯葉和樹枝「化作春泥更護花」。在他引以為傲的堆肥系統前,西裝革履的CY隨手拿起一撮肥料:「你們摸摸,這都是熱的。」
用的是有機肥料,特首在「綠色」禮賓府進行的自然亦是有機耕種。他大方地說:「我自己種東西,基本上完全不用農藥,若有幼蟲,就讓牠吃一點吧。那些菜蟲基本上是蝴蝶、蛾的幼蟲,只要用網一蓋,蝴蝶飛不進去,就不會有蟲。」
竹林暢談「雨後春筍」
在種植的過程中,CY亦喜歡尋找新挑戰,「我有一棵銀杏,廣東人叫它『白果』,是溫帶、寒帶的植物,嘗試了幾次後,終於有一棵有一米多高,看來生長得不錯。」還有一些從西方國家入口的植物,原本也不適合本地土壤、氣候,但特首都會悉心慢慢調整,讓它們生長得好。
在禮賓府內的花圃,特首種下的數十種花果蔬菜欣欣向榮。他再帶我們走到不遠處的花園中,在茂密的竹林旁停下了腳步。CY指著地下的竹筍告訴我們,落一場雨,竹筍一日可以長高很多,所以「雨後春筍」不是說長得多,而是長得快。草木有心,當知這位「城市農夫」耕耘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