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大研究發現,「三伏天灸」有效紓緩哮喘患者病情,左起:李磊、羅桂青
【大公報訊】記者葉漢亮報道:中醫以「冬病夏治」原理,針對冬天易發作的疾病如哮喘、鼻敏感等,以「三伏天灸」療法提早在炎夏進行預防治療,減輕冬季發病的機率及紓緩其病情。患上哮喘10多年的老婦自接受「三伏天灸」治療後,氣促減少,哮喘多年未復發。
睡眠驚醒降至14%
77歲的鍾華幗,患上哮喘逾10年,未進行「三伏天灸」前,幾乎每周均要到中醫診所求診。自2010年開始進行「三伏天灸」後,哮喘多年未復發,到中醫診所求診次數大減,現幾乎不需要覆診。鍾華幗稱,現時哮喘病情大有改善,氣促情況減少,生活質素提升。
香港大學2010年招募323名支氣管哮喘患者,其中165人接受「三伏天灸」療法,餘下的參與者則不接受。臨床研究結果發現,支氣管哮喘患者接受「三伏天灸」三個月後,不需要使用支氣管舒張劑的比率由6%增至15%;六個月後,睡眠時因哮喘驚醒的比率由27%下降至14%,流鼻水、打噴嚏的頻率亦由18%減少至8%。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副教授李磊表示,哮喘是氣道慢性過敏反應炎症性疾病,西醫治療的副作用較多。在中醫角度,哮喘患者大多是虛寒體質,冬天時體寒和天寒夾攻時,病情便容易發作或加重,所以在炎夏,陽氣旺盛之時,以溫熱助陽的藥物治療,刺激人體內之陽氣,以達到防治冬病的效果。
貼藥避免劇烈運動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註冊中醫羅桂青稱,以辛溫藥物如白芥子、延胡索、制甘遂等,製成藥餅於人體的特定穴位包括大椎、肺俞、定喘等敷貼約兩小時,以起療效。她提醒,貼藥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在天灸療法期間禁食寒涼生冷食物。
「三伏天灸」是指在全年最熱的日子,即「初伏、中伏、末伏」以辛溫藥物製成藥餅,於人體的特定穴位敷貼,使其局部皮膚充血、發泡,三次為一次療程,以達到「冬病夏治」,減輕支氣管哮喘、過敏鼻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