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關新淺水巡邏艇最高時速可達50海里
海上緝私工作分秒必爭,副關長鄧以海坦言打擊走私難度甚大,岸上卸貨時間不過五分鐘,有走私快艇更以“亡命”方式撞向海關船隻企圖突圍,對海關人員構成危險。上月兩艘新型淺水巡邏艇下水,料可提升淺水近岸區域的追截能力。
鄧以海形容,走私集團一般選在清晨或深夜在僻靜地點卸貨,以轆梯將貨物由馬路“瀡”到岸邊,兩至五分鐘就完成,過程必定有同黨“睇水”,坦言打擊海上走私難在不容易部署,“太早攔截就無案,太遲出動都走曬”,關員需要當機立斷當場拘捕。他又指,雖然走私客甚少激烈反抗或以武器對抗,但見關員“殺到埋來”便會跳上快艇逃走,“喝極不停”,以“亡命”方式高速航行,甚至故意碰撞海關船隻,意圖突破海關的戰術包抄。他強調添置新船隻為取代退役舊船,不能與犯罪集團“軍備競賽”,海關為確保人員生命安全,面對挑釁只能保持克制盡力截擊。
海關海域行動組編制共300人,是海關一支專門隊伍,24小時本港水域巡邏,所有隊員持有海事處駕船牌照及輪機員牌照,其中1991年成立潛水隊,現時有22人,受過消防處訓練成為潛水員,有需要時從日常崗位奉召出勤。鄧以海指,走私集團以“艦底拖箱”方式,把貨品裝入防水沉箱,船隻在海中拖行掩人耳目,因此需要潛水隊協助偵查,以及事後打撈貨物。海關潛水隊對上一次出動已是2014年4月,負責協助起撈回因拖回港時撞穿船沉入海中的500公斤沉香木。
海關海域行動課監督陳國華介紹,巡邏隊日常配備包括黑夜追截時需用到測深儀、驅趕大型魚類的驅鯊裝置、水底推進器,可驗出物品成分是否毒品的離子分析儀,而搜查船艙暗格時則需用到電子測距器及電子搜查器。
香港海關船隊共有22艘船隻,包括四艘區域巡邏船、兩艘海港船、四艘高速截擊艇、四艘淺水巡邏艇及九艘橡皮艇,近期更換兩艘已屆17年壽命的淺水巡邏艇,新艇上月正式出動,主要在流浮山一帶淺水區域巡邏。
陳國華及隊員指,新艇以鋁合金製造,設計中通式,配有GPS系統、雷達、電子海圖及測深儀,設有六個座位最多可載十人,每次行動最少出動五人,最前排的駕駛員需佩帶特製頭盔。
船尾配備兩台350匹馬力引擎,航速最高達每小時50海里,較舊款最高30每小時海里快60%,吃水量較舊款0.5米增至0.5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