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10月11日讯(记者 帅诚)11日,小蛮腰科技大会在广州举办,现场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已达1011家,位居全球第二。大会期间多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展出自主研发产品,其中医疗、教育、大数据等领域的产品屡有创新。
人工智能企业数全球第二 去年融资达277亿美元
在当天上午的人工智能产业话领袖峰会上,广州市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在致辞中透露,目前广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9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是17.8万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更趋完善,获批成立了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全国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再生医学与健康省的实验室。
据《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011家,位列全球第二位。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生融资有1208笔,中国占到了31%,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规模达到了395亿美元,其中中国融资总额达277.1亿美元,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投资者的重要布局。
中美AI领域创新各有千秋
在高峰对话环节,Qualcomm集团全球副总裁、Qualcomm投资部中国区总经理沈劲对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创新特色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美国的创新企业比较关注突破性的创新,注重于无人尝试过的创意,缺点是遇到瓶颈后难落地,应用场景难匹配。
而中国在AI方面的创新能够很快找到应用场景,并在应用中不断进行算法优化和微创新,缺点则是大的神经网络架构方面没有突破性创新。
沈劲认为,中国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含量很高,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人工智能创新还将发挥更大价值,目前高通应重点关注应用落地的设备端或边缘端。
企业自主研发智能医疗影像诊断系统 缓解三甲医院工作压力
在大会期间,现场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展示了自主研发的产品。其中,深圳宜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测肤一体化仪器和医学影像图像AI服务受到了不少人的亲睐。据项目经理全炜介绍,公司看准了大数据健康产业的市场潜力,从医疗、美容等热门领域入手进行人工智能产品开发。
全炜表示,宜远智能的医学影像图像AI服务推广普及后,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三甲医院影像科医生的阅片工作强度。“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内地三甲医院平均每天拍摄CT影像6000张,需要四十多位阅片医生进行诊断。”而医学影像图像AI服务系统可通过人工智能阅片自动判断20多种疾病,帮助医生自动过滤正常的影像内容,其中有7种疾病的判断准确率已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