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山寨抑制創新 印度是前車之鑒

時間:2018-06-18 03:16:07來源:大公網

  圖:印度在藥品專利方面欠缺規範,造成市場上仿製藥氾濫/網絡圖片

  曾幾何時,印度成為歐美藥企跨國建廠的首選之地,但由於該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利,造成本土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最終拱手將亞洲醫藥研發中心寶座讓位於中國。梁頴宇將該事件看做是內地醫藥行業快速發展的最大外部契機。

  由於在資訊科技領域的矚目成就,印度吸引大量海外公司進駐,並帶動跨國藥廠在當地落戶。但印度在藥品專利方面欠缺規範,造成市場上仿製藥氾濫。即使該國在1995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專利局依舊有權利簽發「強制許可證」,在民眾買不起高價專利藥的情況下,允許本土藥企生產仿製藥。而仿製藥的價格可低至專利藥的20%至40%,甚至達到10%的水平。

  印度不合理的藥品專利制度,很快引發國際藥企的反彈,十年間有拜耳、諾華、輝瑞等行業巨擘提出侵權上訴,但印度法院均將官司駁回。自此跨國藥廠先後從印度撤資,轉而遷至內地市場。

  梁頴宇指出,海外藥企很快發現在中國的新藥研發成本極低,這都源於人口紅利優勢:一方面提供低廉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擁有龐大的市場空間。恰逢內地啟動新醫改,推出「千人計劃」、「863計劃」等優惠政策,吸引大批醫藥專才回國。多方合力之下,中國逐步成長為繼美國、歐洲之後,全球第三大藥品研發中心。

  跨國合作互利共贏

  近幾年行業流行開放式創新研發模式,藥企之間通過項目許可(License in/out)展開合作,中資公司也藉此機會參與到專利藥國際化分工之中。其中包括將研發到臨床二或三期新藥海外權益轉讓到海外公司的license out模式,以及引進海外進行到二期或三期藥物的license in模式。據梁頴宇介紹,創新藥若以中資企業的身份申報新藥,既能很好針對本地人群進行藥物研發,又能加快新藥在中國的審批速度,極大縮短了境內外藥品上市的「時間差」。

  梁頴宇又稱,隨着新藥研發的長足進步,中國政府越發重視專利保護。她所熟悉的內地醫藥專利律師現在都非常忙,平時相約難見一面,而啟明投資藥企,都會強調產品專利註冊問題,以獲得法律保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