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財新峰會香港場會議昨日在港召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開幕演講\政府新聞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優勢,在國家改革開放40年的過程中成功轉型,而中央政府也繼續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說,香港只要堅持「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戰略定位,就可以繼續發揮重大作用,達至共贏共享,毋須憂慮會被「邊緣化」。\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林鄭月娥昨日在「財新峰會」上致辭說,香港本身的發展與國家發展密不可分,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香港既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並且藉此成功轉型,由製造業中心升級為服務業中心,再蛻變成為今時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她續說,國家表明會繼續加大改革開放,也繼續支持香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中發揮優勢和作用。
透過改革開放,國家創造了經濟奇跡,本港佔內地經濟體系的比重也相應下降。陳德霖表示,部分人以這些轉變作為香港已被邊緣化的證據,謂內地越開放進步,香港前景越黯淡。不過他不同意上述觀點,認為並不符合經濟邏輯。「其實,香港人不用焦慮。」陳德霖指出,只要認識國家發展的大局,堅持香港的「戰略定位」,就可以繼續發揮重大作用,達至共贏共享。
陳德霖:香港有三個優勢
他續說,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是深化改革開放,以改革的紅利推動經濟發展,而企業要走出去,這是大勢所趨,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主軸。
至於香港的定位,他用八個字概括,就是他經常掛在口邊的「背靠內地,面向全球」。
建議內企適當引入國際資本
陳德霖形容香港「從來都是內地連接海外的窗口和跳板」,至於內地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不謀而合都以香港為基地和跳板,是因為香港有三個「獨特、不可模仿、不可複製」的優勢,分別是毗鄰內地、擁有「一國兩制」安排,以及香港是全球唯一真正使用中、英雙語的普通法司法地區。
內地企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投融資,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好機會。陳德霖建議內地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可積極考慮適當地引入國際資本,不單是貸款和債務融資,「在股本投資方面也要引進國際機構投資者」,以減輕內地企業和銀行在資金周轉上面對的壓力,也可以使股東結構更為國際化、多元化,形容是一個互惠共贏的局面。
中國的對外貿易中,現時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只有12%,其餘八成多是以外幣結算。陳德霖說,假以時日,中國對外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是「可以、也應該達到五成」的水平,屆時人民幣也會成為更多國際投資者作為支付、儲蓄和資產配置而必須持有的貨幣和資產。